在现代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是用棉被开空调来御寒的,可是在古代还没有引进棉花之前,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御寒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人类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也就是从这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由此可见在唐宋之前古代是没有棉被的,那么古人是靠什么来御寒呢?
对于皇族和富人来说可以有资本追求奢侈,他们一般是用皮毛做褥子,《论语》中就写到“狐貉之厚以居”,意思就是狐貉的皮毛很厚,可以用来做垫子。另外用丝绸制作被胆,里面填充以羊毛或者鸡鸭鹅兔的绒毛,考古发现秦汉时期丝制的衾被。
对于穷人来说就比较简单了,用不起丝绸,更买不起皮毛,直接用稻草铺垫隔寒隔湿,用麻等植物纤维来制作被胆,里面填充些芦苇花或者柳絮,可以想象,这些东西保暖性能不会太好,杜甫弃官逃难途中苦于生计,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写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再逢阴雨天,确实难以入睡啊!还有专门做纸被的,填充物用蓬松的草纸,只不过太容易变潮,所以用一段时间要更换,如果没钱不舍得,就要把纸掏出来重新捣一下,让它变得松软。
不管穷人富人有一点取暖的方式都差不多,就是用碳火。只不过富人用上好的木炭,比较充足也没有多少烟,穷人也只能用做饭后剩的炭火或者木柴来取一时之暖。另外除了封严门窗,富人在床周围多围一些帷幔也可以缩小空间抵挡风寒,穷人则用芦苇木板之类能用的起的东西来围了。
对于乞丐来说,冬天无疑是最难熬的,乞丐本来就居无定所,衣衫褴褛,又没有及时热饭,再赤脚走在冰凉的地面上,简直要命了,但是也正是因为常年这样,他们的御寒能力却是比富人强,就像东北人穿很少不冷,南方人到东北裹成球照样哆嗦一样,自身技能的提升也帮助他们可以躺在破庙的稻草上,没有被褥也可以过冬,当然冷的厉害了起来跑跑步激发阳气也是一种方法,朱元璋当年就是这样过冬的,所以后来他要求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之外必须种植棉花,让农民也能盖上棉被,也是一件大功德了!
如此说来,人类的御寒史已经有了几万年了,御寒的物品也在不断发展着,现在甚至可以依靠人工合成来制作各种既暖和又便宜的材料了。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