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刚做皇帝不久,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叛乱。宋太祖亲自出征,才平息了这场叛乱。从那以后,宋太祖心里就不太踏实。他总在思考,为什么从唐朝末年到现在,一直没完没了地打仗。最后,宋太祖觉得,这全都是因为大臣手中的权力太大,皇帝不能统一管理。假如把所有的兵权都收回来,集中在皇帝手里,战乱一定不会那么频繁了。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开国有功的老将军过来喝酒。等到酒喝得差不多了,宋太祖先拿起一杯酒,说:“如果没有各位将军的帮助,朕也不会有今天。可是,你们也知道,做皇帝表面风光,实际上压力是很大的。有时候,朕还想,当皇帝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呢。这一年多来,我真是一个安稳觉都没睡过啊。”在座的大臣连忙问宋太祖为什么睡不好。宋太祖说:“就是因为皇帝的位子啊。谁敢保证没有人对这个尊贵的皇位眼红呢?”
宋太祖说得这么明白,大家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了。大臣们慌了神,全都跪在地上说:“陛下怎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安定,并没有动乱,谁还敢妄想反对您的权威呢?”宋太祖紧锁眉头,摇摇头说:“你们都是和朕一起患难的兄弟,朕当然信得过你们。不过,就怕你们手下的人叛变。到时你们怎么办呢?”
大臣们听宋太祖这么说,都感到大祸要临头了,含着眼泪恳求宋太祖给他们指一条明路。看大臣们这么问,宋太祖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表示只要大臣们将兵权都交出来,他就可以保证大臣们安度晚年。
第二天上朝时,各位大臣就分别递上了奏章,请求辞掉现在的官职,安心度过晚年。宋太祖很爽快地批准了,收回了他们手里的兵权。就这样,宋太祖没用一兵一卒,就收回了分散在各位大臣手里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儿,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败笔,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错误。
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这话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杯酒释兵权”,不过是赵匡胤给整个武将集团颁发了一张“腐败许可证”。由于有了皇帝亲自颁发的这张“腐败许可证”为庇护,所以,从那之后,武将们都“理直气壮”地进行腐败。
这里,不妨对宋太祖时期的一些著名武将的贪腐情况作一简要列举:如史书上称石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王全斌“破蜀日,夺民家子女玉帛”,纵兵大掠蜀中;王仁赡破蜀之日,“纳李廷珪妓女,开丰德库取金宝”……
必须指出,宋太祖时期的一些武将在内心中——起码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并不想贪污腐败,但因为害怕过于洁身自好被赵匡胤怀疑有不臣之心,于是只好“作秀”,故意装得自轻自贱,自甘堕落的样子。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作战勇猛,一向重义轻利,可是,自从“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他忽然顿悟,从此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原来他老兄不过是像当年秦朝大将王翦那样,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在出征灭楚途中故意“自污”罢了。
而另一位武将王全斌,史书上也说他以前一直表现很好,为人素来“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可是,“杯酒释兵权”后,他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带头,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
如果说,刚开始由于太祖的诱迫,有很多武将一时情非得已,在贪污腐败时还颇有些作秀的成分,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话,那么,久而久之,由于人性中普遍所潜在的诸如纵欲享乐等劣根性作祟,他们便习惯成自然,对贪污腐败渐渐习以为常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佐证。有个名叫王继勋的武将,是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王皇后的胞弟。据《宋史·王继勋传》记载,这位国舅爷性情残暴,是个贪财渔色、“专以脔割奴婢为乐”的食人魔王。一天,王继勋府中围墙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笼,跑到宋太祖面前告御状,把王继勋骇人听闻的罪行全都捅了出来。
据说,宋太祖“大骇”之下,对王继勋判决得挺狠:“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最终处理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等自己的小舅子王继勋上路前往流放地,赵匡胤早已改授其职为右监门率府副帅。由于有恃无恐,开宝三年,王继勋被任命为西京洛阳的行政长官,到任之后,变本加厉地发泄着自己残暴的本性,开始吃人:“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以致人贩子和棺材铺商人日夜出入王继勋府中,门庭若市。有了上一次告御状的教训,洛阳百姓对上诉不再抱持希望,学会了听天由命,任其宰割。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对镇守关南的大将李汉超强娶民女为妾及贷民钱不偿一事,宋太祖也是巧言相辩,对这位武将竭力包庇纵容。当受害者亲属到京城告状时,宋太祖召之相问:“汝女可嫁何人?”讼者答:“农家尔。”又问:“汉超未至关南时,契丹何如?”答说:“岁苦侵暴。”再问:“今还有否?”答说:“无也。”
最后,宋太祖对这个告状的农民说:“汉超,朕之贵臣。汝女为之妾,难道不比为农妇强?假使没有汉超在关南,汝家尚能保住所有货财吗?”在对告状者进行了一番斥责之后,赵匡胤命人将讼者遣送回乡,而对“朕之贵臣”李汉超强娶民女为妾及贷民钱不偿一事竟然无丝毫究责,只是将他找来,劝他今后尽量要多注意些影响,最后,不惩反赏,竟然还赐给李汉超白银3000两。
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则必有一弊。“以腐败换兵权”对于大宋王朝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慢性自杀。仔细算一算账,人们就会发觉,这代价也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