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传奇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章达,他他既是孙中山的保镖,也是黄兴的保镖,后成中央委员。
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早年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信任;他支持反蒋活动,疏远汪伪政权,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彻底决裂;他积极维护国共合作成果,与共产党人关系友好,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坚决执行者和维护者;他怀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联合各方力量一致抗日;他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内战,为协商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了民盟、民革等多个党派的组建和领导工作,为推进我国民主进步进程奋斗终生。
李章达为解放之初的广州新政权顺利交接以及各方面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文教、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李章达是广东民盟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曾担任民盟韶关核心小组组长、民盟东南干部会议常设机关主任、民盟中央常委兼民盟南方总支部主委。为广东民盟的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李章达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其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文化素养深厚。李章达逝世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都分别致电吊唁,陶铸称他为“一个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这在当时是非常尊敬的称呼和极其崇高的评价。
1891年,李章达出生于东莞县莞城县后坊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不到10岁,父母双亡,只好依靠叔父养活。少年时代,他与同代人一样进入私塾读书,接受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他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县试),但均未中。
当时,中华民族正沦入灾难的深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腐败的清政府却屈膝退让,丧权辱国。迫在眉睫的亡国灭种之祸,激起了李章达救亡和变革的热切愿望。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欲用武力来抗御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和改造当时黑暗的社会。
1906年,时年16岁的李章达考进了广东陆军小学堂。当时,朱执信正受孙中山的指派回到广东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李章达受朱执信影响,并由其介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民主革命思想也悄然深植于他的心田。从此,他就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更展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民主革命事业。之后,他又相继参加了武昌起义,讨袁运动,护法运动等等。
李章达从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他深得孙中山的重用,被选派去苏俄考察,曾担任孙中山身边的警卫二团团长。在中山舰事件中,奋力帮助孙中山脱离险境。1926年,李章达奉国民政府之命出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在任期间,李章达锐意整顿,使革命后方的广州治安状况大有改观。
蒋介石叛变革命前,李章达一直是国民党的效忠者,他深信孙中山推举的民主革命思想,也大力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但看到蒋介石叛变后,李章达意识到,国民党变了质,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破坏,但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的赤诚之心,让他给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了新的选择,他开始了反蒋、倒蒋的斗争。1933年,李章达联合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州发表脱离国民党的宣言,成立独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闽变”,李章达被推选为人民革命政府中央委员兼政治保卫局局长。
“福建事变”失败后,李章达仍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反蒋斗争,宁可辞掉公职,也不再加入国民党。1936年,他与陈汝棠等在中国香港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会华南区总部”,指导华南地区的救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章达先后任“广东第四游击司令”和“第四战区军法执行监部”军法执行监。在这期间,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关系,支持和掩护中共广东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的家多次成为地下党和民主人士的集合点,他家的端砚成为情报交换的“信箱”。1946年,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在中国香港成立,李章达被推选为主任委员,他和“南方民盟”成员们积极呼吁和平,为反对内战,实现和平建国作出最大的努力。随后,李章达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布脱离蒋介石的反动中央。
新中国成立后,李章达“以多年从事革命工作的显著劳绩和在人民中的卓著声望”,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李章达参与领导并具体组织广州城市的全面接管和市政建设工作,并当选为广东省政府副主席、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虽然分管的工作较多,但他尽责尽力做好自己所分管的每一项工作,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后来,他又被推选为广东省各界人民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完成接管任务后,李章达十分重视和支持“三大运动”,包括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工作,积极团结各界人士,克服各种困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李章达的一生都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执着追求,鞠躬尽瘁,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于1953年12月9日,李章达在广州与世长辞,享年63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章达还是叶挺与李秀文夫妇的媒人。
李章达在担任总统府警卫团副团长时,叶挺是警卫团二营营长,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另一方面,李章达又和李秀文的父亲李少村是同村好友,所以,正是他在中间的牵针引线,这才成就了这对夫妻。
有一次,叶挺去李章达家里做客,李章达家和李秀文家只有一墙之隔,而且李章达家的客厅正对着李秀文的闺房,所以叶挺偶然看见了对面的李秀文,从此便念念不忘,最终在李章达的撮合下,两人喜结连理,于1925年结为夫妻。
李章达故居
东莞市莞城区县后坊石涌街14号是李章达的故居,为二进二连廊三开间结构,与普通人家房子无异,一点也看不出是大官的房子。李章达16岁就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男儿志在四方,长年离家从军从致,很少回家。李章达的祖屋是他父亲留下的,房契上写的是李章达夫人尹翠薇的名字,但无私交给堂弟李廉益一家使用至今。
李章达无私为国、献身革命的高尚情操影响着李氏后人,他的子孙后人希望捐献出他的东莞故居建为李章达故居纪念馆。因此,2015年底东莞市人民政府在李章达故居门前安装上“李章达故居”的铭牌,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