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战(汉语拼音:Yɑnlinɡ zhi Zhɑn;英语:Yanling, Battle of),春秋中期,晋、楚为争霸中原进行的一次大战。
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
五月,晋厉公率师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
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
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
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
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兵力薄弱,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
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
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
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
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
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
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
鄢陵之战使晋国巩固了霸业,楚国削弱了霸权。
晋军创造的攻弱避坚的战术,成为古代战争中著名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