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宓如何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从来都不含糊。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宓并不是什么大才,但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从来都不含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和荆州被夺之仇,欲要兴兵讨伐东吴,这时,蜀汉官员秦宓站了出来,他对于刘备对于东吴用兵之事,极力反对,他对刘备说道:陛下,天时不当,恐难取胜,但刘备一听,认为秦宓这是在动摇蜀汉军心,便要处死秦宓,好在丞相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了秦宓的性命,仅仅只是被下狱囚禁了起来。
秦宓,广汉郡人,年轻时期就已经远近闻名,他的文学素养在当时的益州地区可谓是独树一帜,许多益州本土的文人墨客都与他交好。
公元194年,刘璋继任益州牧,他听闻秦宓的大名,便想要将近招致麾下,为自己做事,于是乎,他就派人去请秦宓出仕为官,但是此时的秦宓正专心于文学创作和研究,对于出仕为官根本不感兴趣,他对外表示自己身患疾病不能前去,但益州牧刘璋并不死心,还是照常派人去请他出山,秦宓没有办法,只好上书益州牧刘焉,举荐儒士任安代自己前去。
但是益州牧刘璋并不买账,依然不依不饶地向秦宓发出邀请,秦宓见没有办法,勉强答应出山,担任益州的从事祭酒。
公元214年,刘备依靠精兵强将拿下益州后,秦宓就辞去官职,回到家中赋闲读书,而成为益州新主的刘备则命令广汉太守夏侯纂招徕人才,为己所用,于是乎,广汉太守夏侯纂就去请在家赋闲的秦宓出仕为官,但是秦宓假托有病,婉言谢绝,广汉太守夏侯纂见状,便带着益州官员中文化素养较高的功曹古朴和主簿王普一同去往秦宓的家中拜访。
三人到了秦宓的家中之后,与秦宓把酒言欢,聊及到了益州酒肴食具时,秦宓的一番言语,非常精彩,听得夏侯纂三人,是拍手连连叫好,就这样,夏侯纂三位益州官员的诚意邀请,最终使得秦宓再一次出仕为官,担任益州从事祭酒。
虽然说秦宓并没有什么乾坤治世的行政能力,但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从来都不含糊,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准备征讨东吴,秦宓对此忧心仲仲,便站了出来,极力反对刘备出兵东吴,但是刘备一意孤行,根本不听,还要将劝诫的秦宓处死,好在丞相诸葛亮出来说情,才使得秦宓免于死罪,被关进了大牢。后续,秦宓的家里人,通过疏通上下关系,才将其放了出来。
公元224年,蜀主刘备病逝,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至此开始兼任益州牧,诸葛亮为了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自己的改革之举,他将刘备下旨去官的秦宓,重新启用,任命他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参与治国理政的事务当中来。
同年,东吴与蜀汉冰释前嫌,重新修好,吴主孙权为了表示善意,派遣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汉,出使完毕后,即将返回之时,蜀汉丞相特意为其举办了一个践行会,在这次践行会上,有一名蜀汉官员姗姗来迟,这个人就是左中郎将秦宓。
张温觉得秦宓的行为有点不礼貌,再加上张温从诸葛亮的口中知晓秦宓是蜀汉的文人学者,便有意想要与他一较高下,张温接连向秦宓提出了多个刁钻的文学问题为难秦宓,结果秦宓的回答滴入不漏,让张温自取其辱,使得张温对秦宓十分敬服。
秦宓这个人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是比较有限的,大多数都是讲述他与人辩论的场景,西晋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于秦宓个人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其才华在蜀汉政权当中是独树一帜的,是一位大师级别的文人,也正因为秦宓的文学和素养,蜀汉诸葛亮才会破格将其任命为大司农,以正蜀中的学习风气,而后续另一位蜀汉重臣谯周,则与秦宓有师生之谊,谯周青年时期,多次去往秦宓的府中学习和请教,并且将秦宓的言论记录在《春秋然否论》之中,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