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袁术贸然称帝,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术称帝到底是对是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袁术称帝必须是错的,因为袁术依据手下孙坚得来的汉室传国玉玺,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称帝,致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自己最终忧郁而终。
第一,袁术称帝名不正,言不顺,汉献帝虽然懦弱,但依然健在
首先东汉政府虽然腐败无能,“摇摇欲坠”,但是因为汉献帝的健在,依然可以保持政府各方面的运转。并且朝中还是有一大批官僚贵族是支持现在的东汉政权。使的东汉政权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其次大将军何进和强人董卓在位的时候,他们二人尚且不敢废帝,另立政权,并且这两个人不管从实力,背景上都比袁术强了太多,他们二人都知道维持现状,而袁术不知道从何处借的“胆”,就凭借着一个不是合法途径获得地的汉室传国玉玺,擅自称帝,导致自己被天下唾弃,群起而攻之。
最后袁术想要称帝的时候,心里也没有底,让术士河内人张鮍为自己卜卦,说他做有皇帝命,因此袁术以此为理由,在寿春称帝,自己看袁术称帝的这件事情,袁术只凭借汉室传国玉玺和一个江湖术士的卜卦,让人看了都觉的是笑话,因为自古成王成帝,要拥有三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而袁术一样都不没有,所以他的这个皇帝长稳不了。
第二,袁术称帝,动了大家的“奶酪”,使的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首先,袁术称帝,打破了政治平衡,各路诸侯都在为瓜分地盘而”角力“,袁术的突然称帝,打破了现状,各路诸侯都停止了厮杀,把“火力点”,全部都对准了袁术,一是为了合力打败袁术,瓜分他的地盘,二是反对他篡权行径。
其次诸侯中,刘备,曹操,袁绍,吕布都是有不臣之心的人,他们也想当皇帝,但是苦于形势和实力不济,就一直没有做出忤逆之事。现在袁术突然称帝,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服的,并且这些诸侯都和袁术曾经发生过摩擦,现在袁术的篡权行为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现在这些诸侯绝对会抓住这个现成的机会,往死里整袁术。
《后汉书》:建安二年,因河内张炯符命,遂果僣号,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乃遣使以窃号告吕布,并为子娉布女。布执术使送许。术大怒,遣其将张勋、桥蕤攻布,大败而还。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曹操乃自征之。术闻大骇,即走度淮,留张勋、桥蕤于蕲阳,以拒操。操击破斩蕤,而勋退走。术兵弱,大将死
最后来说,袁术这个人不仅得罪了诸侯中的君子,如刘备等人,而且还得罪了诸侯中的小人,如吕布,刘表等人,君子小人你都得罪完了,还会有谁来帮你,袁术称帝必定不会成功,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袁术称帝,众叛亲离,他身边的文臣家将不愿趟这个浑水
首先,袁术手下的大将孙坚之子孙策,率先在江东脱离袁术而自立,驱逐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和广陵太守吴景,导致袁术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实力被大大削弱了。
其次,袁术和文臣舒邵因为散粮救饥民产生分歧,文臣舒邵看到大旱灾与大饥荒,希望袁术开仓放粮,但是袁术自私自利,只希望留下粮食供自己家人们食用,没有顾及自己治下的老百姓,致使文臣舒邵对袁术产生厌恶之心,想要离去。就这样袁术的境遇越来越不好受,他手下的部将陈兰、雷薄发生叛变,在掠夺粮草后,带兵出逃了。
最后,走投无路的袁术,只好向自己的亲哥哥袁绍求救,自己拿出传国玉玺,并且奉袁绍为帝,希望袁绍能够保全他,给他一个庇护之所,袁绍一看,有利可图,就同意接纳袁术。可是袁术在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操和刘备所率的大军截住退路,袁术只好退回寿春,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忧郁而终。
第四,袁术称帝,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不占人和。
——不占天时:袁术称帝,没有好的时机,汉献帝健在,东汉政权依然在有效运转,并且各个诸侯虎视中原,袁术贸然称帝,使自己成为群起而围攻的对象。——不占地利:袁术只占一个扬州,只是偏角一隅,而袁绍占四州,曹操占许都,刘表占荆州,袁术在地利上并没有任何优势,想划江而治根本不可能,刘表的水军随时可以到达袁术的领地。所以说袁术要靠长江之险想来抵御各个诸侯,是不可能。——不占人和:袁术手下大将孙策江东自立,文臣出走众多,部将陈兰、雷薄发生叛变,并且袁术治下,鱼肉百姓,腐败不堪,致使民不聊生,在加上天灾人祸并发,使的袁术失去人心,失去立国之本。
综上所述:袁术称帝,不具备各方面条件,所以说袁术贸然称帝,必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