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将袁术称为“冢中枯骨”的人不是曹操,而是谁。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孔融为什么在刘备面前将“四世三公”袁术称为“冢中枯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评价袁术是“冢中枯骨”。不过“冢中枯骨”其实是曹操(罗贯中)搞得“山寨行为”,历史上将袁术称为“冢中枯骨”的人不是曹操,而是让梨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还是当着刘备的面说的。
有意思的是,孔融后来是“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和士族集团的支持者,官渡之战时还在曹营散布“袁绍不可战胜”,最后被曹操所杀。既然孔融在曹操麾下时支持汝南袁氏和士族集团,那么他为什么在刘备面前将“四世三公”袁术称为“冢中枯骨”呢?
根据史书记载,孔融并不喜欢汝南袁氏,甚至为了拒绝结交袁绍而杀人,后来支持袁绍也只是因为更讨厌曹操而已。兴平元年(194年),时任北海相的孔融与刘备一起救援徐州牧陶谦。当年十二月,陶谦病故,临终前将徐州牧让给了刘备。
但刘备并没有立刻接受陶谦让出的徐州牧。刘备拒绝徐州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袁术当时割据徐州附近的两淮地区,刘备当徐州牧肯定会引起袁术的强烈不满。所以刘备拒绝徐州牧时说:“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
但徐州士族不喜欢袁术,孔融当时连袁绍都看不起,就更不要说袁术了。于是徐州士族的代表陈登和还没离开徐州的孔融便当着刘备的面把袁术批判了一番,孔融更是在批判袁术时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孔融说袁术是“冢中枯骨”是为了反驳刘备所说的“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意思是袁术的成就完全是靠坟墓里已成枯骨的祖先,玄德公就不要用这个“冢中枯骨”当做拒绝徐州牧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