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是曹操能够以少胜多,打胜官渡之战的最关键的人物。如果不是许攸向曹操透露了袁绍的藏粮之地乌巢,并建议曹操先夺乌巢,焚毁袁绍粮草,让袁绍自乱阵脚。曹军的2万人,能否打败袁绍的11万人,还真的很难说。
可是,许攸这么一个大功臣,最终却被曹操给杀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曹操杀许攸的原因,《魏略》上是这样记载的: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
也就是说,许攸自恃有功,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没大没小地喊曹操的小名,还说要不是我,你能够得冀州吗?曹操表面上说,你说得对呀,其实内心对许攸很不高兴。后来就找了个借口,把许攸给杀掉了。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要知道,曹操一项很爱才,他是出了名能容刺头的人。
祢衡多次当面骂他,对他很不敬,还在他面前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别人都劝曹操杀掉祢衡,但是曹操却并不杀他。而是把他送给了黄祖,让黄祖来杀他。曹操为什么这样做呢?就是因为他不想背负--才的坏名声,以便能够招徕更多的人才。
陈宫背叛曹操,帮助吕布反打曹操。后来曹操打败吕布,抓到陈宫后,还并不想杀他,而是劝他重新入仕。是陈宫坚决不投降,一心要死,曹操才把他杀掉的。曹操劝陈宫投降入仕,无非也正是要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就容不下同样是大才的许攸呢?
许攸当面称呼曹操的小名,对曹操没大没小。其实这对曹操并没有什么坏处。反而是曹操的那些部下看见了,受不了他这种表现。但同时也会更加佩服曹操,觉得曹操是有大肚量的人。
对于曹操来说,留着许攸,只会给自己加分,为什么却要找借口,把许攸给杀掉呢?
要真正了解曹操杀许攸的原因,我们还得回过头去,看看许攸还做过一些什么。
许攸其实和曹操、袁绍都是老朋友,而且很早就出道了,有很大的名气。
在汉灵帝的时候,由于汉灵帝继承汉桓帝的做法,继续搞“党锢”,后来虽然由于黄巾军起义爆发,汉灵帝要用人对付黄巾军,不得不取消“党锢”,但是,受过“党锢”迫害的冀州刺史王芬就和许攸等人联合起来,想要把汉灵帝给废掉。当时许攸还去联合曹操,不过曹操并没有答应。
废汉灵帝的事情当然没有成功,于是王芬自杀,许攸逃亡。最终,许攸投奔了袁绍,成为袁绍的谋士。
许攸成为袁绍的谋士后,曾劝说袁绍与曹操联合,不过袁绍没有答应。后来,许攸又给袁绍出主意,让他袭击曹操守备薄弱的许都,获得汉献帝,“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是袁绍还是没同意,说他要先抓住曹操再说。
后来,许攸的家人犯法,袁绍的大臣审配把他们抓起来,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并向曹操献了烧乌巢的计策。
?从许攸的这份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许攸的一生,反过两任老板:一是汉灵帝,一是袁绍。而且许攸不仅仅是反老板,还两次打前老板的“番天印”
汉灵帝不管怎么说,他是皇帝,一个大臣想对皇帝擅行废立,显然是违背人臣品格的。曹操当初不愿意这么做,并不是他认为汉灵帝是明君,而是他认为这不是人臣的作为。
许攸在袁绍手下的时候,固然袁绍不用他,但袁绍也没有对不起他。他家人犯法是事实,抓捕也是正常的。而且实施抓住的还是审配,并不是袁绍。但是许攸竟然就迁怒在袁绍头上,帮助曹操对袁绍反戈一击。
由此可见,这个许攸实在是个极其危险的人物。如果曹操不干净利落地杀掉他,在什么时候得罪了他。或者不是曹操得罪了他,而是曹操的手下得罪了他,说不定他都会把仇恨记载曹操头上,对曹操也来一个反戈一击,那就可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了。
曹操能容祢衡、陈宫,是他们品德是好的,也没那么大的危害性。可是这个许攸,品性很坏,又潜藏着巨大危险。因此,曹操是不会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