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的故事
伯俞先人留下一道家规:“每个子弟都得遵循曾子的教导,天天检查自己的言行: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做过对不起朋友的事?老师教的功课,是不是认真复习过了?”犯规的,得挨五下拐杖。每晚由家长检查子女执行家规的情况。伯俞父亲早故,检查工作由母亲担当。
小孩没机会替别人办事,朋友也就是塾中的同学,小伯俞犯规最多的是第三项——复习功课不认真。但是伯俞是个好孩子,从不在外惹是生非,放学回到家里,先做完功课,然后再玩耍,因此一年中,挨不到几回拐杖。
伯俞长大后,在县衙门里任文书工作,他办事认真,公文写得又简要又明白,经常获得县官的好评。
问题就出在家规的第二条,因为办公差,经常得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交往中,哪些是朋友,哪些不是朋友,界线难以分清。另外,交往的人中,有些是犯了律条的,伯俞秉公行事,按律问罪。大是大非问题容易分得清,而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依法惩处,算不算得罪朋友,那就说不清了。
伯俞虽然早已成人,独当一面,可是他还是恪守家规,每天如实向母亲禀明自己一天的得失功过。
满头白发的老夫人,头脑清醒,身子硬朗,每晚聆听儿子的诉说,从不间断。当判明儿子有犯了家规的行为时,老太太就从案头封套里取出紫檀木制的又沉又长的拐杖,毫不手软,在伏在跟前的儿子臀部上连打五下。
“母亲大人,今日孩子犯了家规。有一个朋友向我打听衙门里的事,我认为这是公事,不能外传,就诳他说我不知道。其实我是知道实情的,这是同‘与朋友交而不信’相违背的。”伯俞怕耳背的母亲听不清,放开嗓门,大声地说。
“既然是公事不宜外传,那就应该明白拒绝他,而不应该采用欺骗手段来搪塞。跪下,待我请出家法……”母亲缓缓地一句一句地说。
这套家法,其实是起提示督促作用,拐杖打在身上,并不太重。
老太太颤巍巍地举起拐杖,打了五下。
伯俞大哭,伏地不起。
“奇怪,我用家法多次,从来没见你哭过一次,这回怎么啦?”
“母亲啊,过去拐杖打在我身上,很有点分量,一、二、三、四、五,很快就打完了。这两三次,你举杖越来越慢,只在我身上碰几碰就完事了。母亲年纪大了,气力消失了,为儿的感到了这一点,因此伤心落泪……”
“伯俞泣杖”用来表示子孙能尽孝道,关心年迈亲长的健康。
伯俞泣杖出自:《说苑·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