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归海的故事
《淮南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有名的杂家著作,它是由西汉时的思想家、文学家淮南王刘安召集数千名学者,花了十几年时间编撰而成的。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说的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一些情况,很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中说:
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或河流边。他们衣着简陋,用兽皮和树叶遮身,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圣人出现了。圣人们带领人们建筑居住的房屋,可以遮风避雨,我们的祖先才从山洞中走了出来。
再后来,圣人们又教人们耕种庄稼,制造农具,虽然是刀耕火种,但人们的生活安定了,生活比过去有了很大的保障,社会就朝前迈进了一大步。
再过了若干年代,圣人们又制订了礼乐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使人们懂得了礼节以及自我约束。
文章认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对古时候的各种制度,对现在合用的要保留,对现在不合用的就要废除,并用新的制度去代替它。
文章的最后说,这一切都说明,社会的发展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所有的江河最后都要流入大海。社会上的每个人的工作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过更美好的生活。这个道理,跟百川归海是一样的。
后来,“百川归海”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百川归海出自:《淮南子·汜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