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刘郎的故事
公元805年,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参加了以翰林学士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在唐顺宗的支持下,抑制宦官势力和藩镇的权势,加强中央集权。可是没多久,这场革新行动便在宦官和大官僚的反对下失败了。顺宗皇帝退了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等支持者都被贬到边远州郡去当地方官。
刘禹锡的贬谪之地是朗州,职务是朗州司马。由于他不愿丧失气节去乞求当权者的宽容,他在朗州整整度过了10年。直到公元815年,他才被召回长安任职。
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听说玄都观里有道士栽种的千树桃花,十分好看,就和朋友们一起前去观赏,并写下一首七绝:“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七绝,不过抒写了刘禹锡久经谪官后的一点感慨之情,并没什么讽刺意味。不料仍触怒了执政的权臣。他们硬说刘禹锡作诗“讥刺朝政”,把他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做刺史。接着又改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这次贬官,刘禹锡在外地度过了14个年头,直到公元828年,在宰相裴度的推荐下,他才再次被召回京都,担任主客郎中的职务。这时,刘禹锡已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回到长安后不久,时值春天,他想起当年玄都观的桃花胜景,便抽空再次去看看。谁知玄都观已面目全非,无数的桃树已经荡然无存,观中一片衰败景象,和过去桃花盛开、游人如云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刘禹锡不由无限感慨,于是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后来,“前度刘郎”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
前度刘郎出自: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