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故事
东汉时的班超,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父亲班彪,是汉代有名的儒学大师,晚年专心研究历史,著作了《史记后传》;他的哥哥班固,是历史巨著《汉书》的编撰者;他的妹妹班昭,同样是位史学家,《汉书》是她最后完成的。班超自己,起初也是习文的,但后来却扔掉笔去参加军队,成为一代名将。
班超年轻时就胸有大志。他不拘小节,但非常孝顺长辈,常常在家里干粗活、累活,并且不以此为耻。他口才极好,善于辩论,同时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朝廷召去当管理国家图书的官员——校书郎。班超和他母亲随同迁往京都洛阳。由于家贫,他时常替官府抄写书籍,取得一些收入,以维持生活。
日子久了,班超对成天干这种工作非常厌烦,内心十分苦闷。一天,他实在抄不下去了,把笔一扔,感慨地说:“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与谋略,也应该仿效傅介子、张骞那样,出使西域,建立功勋,以获得封侯的赏赐,怎么能长期埋头在笔砚之间,替别人抄写文字呢?”
周围的人听他发这样的牢骚,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不为所动,坚定地说:“鼠目寸光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
后来,班超终于参加了军队。公元73年,奉东都尉(皇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出击匈奴,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军队的副参谋长)。
有一次,班超奉窦固之命,率领一支部队出征。在蒲类海(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里坤湖)附近,他的部队与匈奴呼衍王的部队相遇。班超指挥众将士英勇奋战,消灭许多敌人。
此后,班超又出使西域(包括今甘肃西部、新疆及葱岭以西中亚部分地区),以机智和勇敢克服各种困难,使那里几十个国家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从而斩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经济免受匈奴的破坏,并且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在西域活动的时间长达31年,所派遣的使者,曾远到条支的西海(今波斯湾)。由于他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被汉和帝封为定远侯。
后来,人们把他一生中这段重要的经历,概括为“投笔从戎”。“从戎”,就是参加军队的意思。这个成语比喻弃文就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
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