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的故事
晁错原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太子家令,因他多才善辩,得到太子的宠幸,有“智囊”之称。
景帝(刘启)时,晃错为御史大夫,因景帝采纳他关于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等项意见,受到诸侯王的忌恨。丞相申屠嘉为人刚正耿直,抓住晁错穿越宗庙墙垣这样的事准备奏请文帝刘恒问斩。晁错得知消息,抢先向文帝作了辩解。
申屠嘉的奏章上呈后,文帝为保护晁错,便对申说:“这是我同意让他这样做的。”
申屠嘉万分气愤,便对人说:“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意思是说:我倒不如先把晁错斩了以后再去奏报皇上。
申屠嘉的“先斩乃请之”后来演变为成语“先斩后奏”。原来是专指杀人的;后来人们泛指工作中处理事务,事先并不请示,处理后再呈报上级认可。
先斩后奏出自:《汉书·申屠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