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窗萤几的故事
晋朝的孙康和东胤勤奋好学,他们的故事流芳百世。
孙康,生性聪明,思维敏捷,从小就勤奋学习。他常常手不释卷,分秒必争地读书。然而,他家中贫穷,连灯油都买不起。冬天日短夜长,他再怎么用足白天的时间也嫌远远不够。他苦思冥想怎样利用晚上来增加自己的读书时间。他曾想利用月光,可是,冬天的月光清淡无力,这点光无法看清字迹。
一个大雪后的晚上,他正为不能继续看书而苦恼,踱步走到室外,顿觉白光强于平日。原来,月光照在白雪上,反射出来的光要比平常的月光亮得多。他欣喜地翻开手中的书,字形依稀可辨。于是,他飞步跑到旷野里,寻找雪堆得特别多的地方,便就着雪的反光,如饥似渴地继续读书。雪地寒冷刺骨,不多时,他的全身几乎冻僵了,拿书的手也几乎失去知觉。显然,如此看书难以维继,必须改变方法。他把大量的积雪运到月光照得到的窗口下,人在屋子里紧靠窗子,利用窗外积雪的反光来看书,人就不会冻僵,这样看书的时间就可延长了。从此,雪后的晚上成了他继续读书的好时光。
孙康如此好学,终成大器。后来,他官至御史大夫(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
无独有偶,出身于南平的东胤,也从小好读书,却家境贫困,不能经常买灯油。一到天黑,他就看不清字,读书只得中断。夏晚,屋内闷热,人们都到屋外乘凉。东胤却为大段时间白白浪费而心痛。他坐在小板凳上,遐想着怎样获得光。此时,黑暗的四周不时飞来萤火虫,它们身上闪着微弱的光,在夜空中闪动。东胤看着看着,忽然计上心头:一只萤火虫的光是微弱的,但把许多萤火虫放在一起,它们发出的光不就强了么?
于是,他马上行动,抓来了几十只萤火虫,把它们放在用白绢做的小袋里。几十只萤火虫的光透过薄薄的白绢照在书上,果然能看清字形了。东胤高兴极了。从此,一到夜晚,他就靠着萤火虫发出的光继续读书。
等他长大成人时,已是满腹才学。后被桓温看中,做了大官,显赫于朝廷。他是又一名以寒素博学而知名于世的。
上面两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雪窗萤几”这一成语,比喻贫穷苦读。
雪窗萤几出自:《孙氏世录》《晋阳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