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中原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中原王朝为什么不去一统北方的游牧民族?
古代的中原王朝并不是没试过,而是都失败了。
古代落后的生产、交通、通信方式决定了一个王朝管辖不了那么大的领土,即便强行征服,也会很快出现叛乱。加上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是不毛之地,物产匮乏,大规模移民又不现实。因此,中原王朝始终无法建立起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有效统治。
汉朝与匈奴作战,打了几百年,最后东汉朝廷土崩瓦解,导致鲜卑、羌、氐趁势而起,造成祸乱华夏数百年之久的五胡乱华。
唐代从太宗李世民到高宗李治,再到玄宗李隆基,都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扩张,一战灭一国,甚至灭数国,把汉人江山的文治武功推到巅峰。然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遗患无穷。唐代战争十分频繁,国力损耗很大,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损耗越来越大。很多地区,打就降,降了过不了几年又叛。皇帝害怕边将反叛,都不会给与边将过多权利,事事都要上报朝廷,由皇帝定夺后再开展军事行动。然而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所以对外作战往往就败多胜少了。
唐玄宗胆子大,敢于放权,前期也有足够精力应付百官,因此开元年间国力蒸蒸日上。等皇帝老了,精力逐渐下降,就不再胜任驾驭百官的工作,但他本人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一变化。他已经习惯了好大喜功,习惯了听边疆捷报,因此将越来越多的权利下放给边将,不断向边疆增兵。最终导致藩镇坐大,酿成安史之乱,唐代迅速由盛转衰。
简而言之,不放权,过长的交通线和通信距离,导致战争屡战屡败;一旦放权,边将就会抓住机会,革皇帝老子的命。
武力征服,少数民族就消停几年,然而国力不允许常年作战;国力衰退了,采取怀柔政策,少数民族就疯狂叛乱。无论怎么算,对于富庶的汉人江山统治者都不划算,所以后来的朝廷充分吸取教训,不再热衷于开疆拓土,都会顺势而为,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