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诸葛亮北伐,其实就是诸葛亮对曹魏发起的进攻,一共有五次。不得不说,诸葛亮对于北伐的这个事情可是非常的坚持啊。而且在最后一次北伐的过程中,病死在五丈原前线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诸葛亮对于北伐这么坚持呢?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坚持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小国蜀汉争一线生机。
三国,在夷陵之战后定型,统一北方的曹魏政权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兵力最强盛。具体数据上,有400万左右人口,常备军队40余万。
东吴具江东、荆襄,占据长江中下游流域,为第二大国,人口200多万,常备军队20万左右。
蜀汉,地处西南一隅,西川东川两地,人口不足百万,军队也就10万左右,是三国中实力最差的。
不能拿现代的眼光看三国,山川虽无大变化,但开发利用和人口分布完全不同。东吴名义上占了长江以南的几乎所有疆土,南抵中国南海,东据中国台湾岛,可要知道,长沙郡、桂阳郡以南,包括现在的福建、广东等地,只有少数民族,基本没有开发,多是崇山峻岭,荒山野岭之地,时不时还会闹些事端,牵扯兵力。经济和人口,多聚集在荆州的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史载,东吴女多男少,还长年未得扭转。
蜀汉类似,也就成都平原和汉中人口多一些,绝不是云贵都能给蜀汉提供粮食,人口,兵源。诸葛亮渡泸水,深入不毛之地,那个泸水,也就当今四川泸州,去查查地图,到底蜀汉有多大。所以诸葛亮努力解决西南民族问题,以免掣肘其北伐大业,这点诸葛亮是做得甚好的,为后世典范。
当时中国的核心地带还是在黄河流域,农业最发达,也就养了最多的人口,有粮食有人,就有兵。并且北方产马,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最强战力的代表。
以蜀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看,算是易守难攻。可综合国力太弱,一味防守只能是苟延残喘,等到中原哪个实力做大了,而后被攻占。这几乎是四川盆地的宿命,去看看中国几千年历史,几乎无不如此。要想得以发展,就必须走出去,打出去!诸葛亮是有清醒认识的。
要打出去,诸葛亮只有两条路,一是北出秦川,去抢曹魏的关中之地,再慢慢发展,由西向东,逐鹿中原。这是很多朝代走过的成功之路,三国以后的唐朝,其实也是如此,由晋入秦再入中原。三国之前的秦、汉也是如此。
二是由江州(今重庆)东出三峡,顺江而下,夺荆州再向东或北,也就是说进攻东吴。这条路,东吴的实力弱于曹魏,又有顺江而下的地利优势,本应该为上上之选,所以刘备称帝后,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起夷陵之战,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可这条路线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败了,部队想溯江而上撤回来,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败了会被团灭,刘备就是前车之鉴。刘备可以败得,他是君主,败了也没谁能把他如何。可诸葛亮若败了,不管他权势如何大,也只是臣子,把皇上的家底一下败光,能有什么好下场?可打仗的事,任你再能,有谁敢保证必胜?就看曹操的赤壁之战,兵力数量远超孙刘联军,结果呢?何况蜀之兵力,是不及东吴的,若东吴再与曹魏联手,就算蜀军杀出了三峡,也有巨大可能被两国联手,歼灭在荆襄之地,这是诸葛亮万万不敢选择的道路。
这样,诸葛亮只能不停北出祁山,他的策略也只能是分布走的蚕食,第一目标是拿下另一个天府之国关中,向西得雍凉两州马匹支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出函谷向东。如不这样,蜀汉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可终因实力悬殊过大,曹魏又没犯过什么错误,非一人之能可改天下大势,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