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由朱元璋建立。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从官方的礼仪方面来讲,也是较为全面系统的时期,尤其在上朝时的各个步骤都经过了详细的认定与规划。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朝官员上朝,是如何开会的?如果不签到、请假,皇帝会如何处罚呢?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上看到,皇帝在早朝上会有太监高喊,“有事启奏,无本退朝”,然后一群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各人意见或想法,经过皇帝定夺之后,一句“退朝”,便完成了当天的“工作”。
电视剧只是对历史事件的浓缩,还有更多的表演成分在里面,让我们感觉皇帝上朝的程序并没那么复杂,更没看到有考核人员给这些官员们“点卯”,只是一句“某某有病、有事没来”就算是当场给请了假了,皇帝也十分好说话,一句“联知道了”便是允了假。
而实际明朝初期的上朝会并没有这么简单,甚至可以用极其复杂来形容,朱元璋在刚刚建立明朝之初,明初诸礼,皆由礼官、儒士杂考前代遗制,“酌古准今”而定。洪武以后,“累朝以渐而详”,各有“禁例”。
也就是说朱元璋在刚称帝的时候,曾命礼部大臣参考前朝的朝会礼仪制度,根据过往的礼仪制度,再与明朝的文化、习俗相结合,而最终制定出详细的朝会礼仪。
最开始的时候朝会按照功能分为礼仪性朝会与常会,按照时间可分为早朝、晚朝,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时间,朝会的地点也有所区别,比如:礼仪性的大朝会及朔、望朝在正殿,早朝在正门,晚朝在便殿门。
明朝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上朝的资格,有上朝资格的则被称为“京朝官”,这些官员住在紫禁城附近,为什么这么近呢?这是因为他们要起早上朝。早到什么程度呢?凌晨三点就得到达午门候着。午门打开后,官员们陆陆续续进入候朝房“待漏”。
午门上设有朝钟朝鼓,由钟鼓司的太监掌管,“待漏”就是听到朝钟朝鼓响了就是到了上朝时间了。而在“待漏”的时间里,各位大臣们还可以在候朝房中打个盹、睡个回笼,也有勤快一些的,在整理当天要说的内容。
到了上朝时间后分别按照品阶入朝,之前由于官员拥挤不堪,朱元璋便给他们排了顺序:“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
看到皇帝之后,大臣们就要开始奏本了,明代的朝会“大小公私之事并令公朝陈奏”,也就是皇帝要处理的事情非常琐碎,除了一些朝廷要事之外,连“收买牛支农具”、“追赃不足家属”之类的杂事也要一一问过皇帝。
这样繁杂、琐碎的工作量,皇帝不轻松,大臣也是都要靠时间,一个一个奏下来,一天的光阴也过去大半了。皇帝还得管饭,据说朱元璋曾经在每日朝罢后百官赐食(非令节赐食),即以“职事众多,供亿为难”,不得不于洪武二十八年停止。
而这些“朝京官”每个人都有一个“牙牌”,其主要功能就是“签到”的作用,官员们上朝之后,自有负责的长安左右门守卫处朝廷详细的登记,是病假,还是事假都要一一写清楚。
对于那些长期不上朝的官员们,前两次分别按照罚月俸处理,到第三次时轻则挨打、重则抓进牢房。面对如此严格的处罚,大臣们自然不敢不用心做事。
只是朱元璋开始建立的早朝太为繁琐,工作量又大,以至于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坚持下去,很大一部分琐碎的程序与内容都去掉了。
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者,做事只看外表是否得体,并没有考虑其实用性,这与他没什么文化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