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出身寒门,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也没有兵权在握。十几岁被举孝廉,因为性格耿直而不断的得罪上级,甚至于最后赋闲在家。年少的曹操多次上书朝廷,希望可以改革吏治,甚至于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直到董卓入京,曹操是散尽家财,靠着微弱的兵力与董卓抗衡。如果挟天子的背后是弊大于利,曹操一生征战的动机又会不会实际上是匡扶汉室。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所不知道的"奸雄"背后的曹操。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三国志》记载,何进为了灭宦官所以引董卓入都城,最后没想到反被宦官所灭,而董卓则趁乱篡汉,废了原本的少帝刘辨,立了后来的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并非何皇后的儿子,按理说是当不成皇帝的,可偏偏又非常有帝王命。汉灵帝十分喜爱刘协,预备悄悄将太子换为刘协,并授命给了宦官蹇硕,可惜还没改立太子,献帝就薨了。何皇后自然是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也就是汉少帝。谁知道,何进与宦官相斗又引来了董卓,少帝还是免不了被废的命运,汉献帝进入历史的舞台。
其实刘协这个皇帝当得很是有些不正统。按照嫡长子继承的顺序,刘协并不符合条件,又是董卓立的皇帝,所以许多人并不打算承认汉献帝的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后面挟天子的时候,袁绍等人不来抢汉献帝,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不承认献帝的权威性,即使是真的需要一个皇帝,也完全可以找另一个皇室血脉取而代之。董卓入京,一度篡汉,后来还是王允等老臣设计杀了董卓。本以为董卓一灭,天下太平了,却不想又有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作乱,献帝刚逃出狼窝又入虎穴。
那他为什么还要来挟天子,这就要从曹操的志向说起了。
根据《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出身寒门。这里出身寒门,当然也是官宦人家,可是比起袁绍的"四世三公"那其实是差的远的。曹操从小就很有才干,成事也多是靠自己的能力。没有家族依托的曹操,十几岁被举孝廉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却因为太过正直得罪宦官又很快被罢免了。
《三国志注》上的《魏武故事》记载了曹操的一段独白,是关于他这个时期的心路历程。他在建安十五年己亥日发布的一道令,其中提起曾经当郡守时的想法,说起自己由于风评不好,怕被当世之人看轻,所以那时候希望好好做一个好的郡守。事实上,他也是也是恪尽职守,可东汉后期宦官当道,人心不古,已没有什么道德所言,他的一腔抱负也就成空了。一般人到了这里几乎也就是放弃了,可是曹操好似却并没有这么做,这个从他变卖家产抗击董卓就可见端倪。
不管是《三国演义》里演的,还是《三国志》中记载的,董卓都是一个暴政者。他的军队一路上烧杀抢掠,他自己也是十分的放纵。这样一支队伍,看起来如狼似虎,可也不至于无法战胜。可悲的是当时的情况却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诸侯们想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肯出兵抗击董卓,还特别有理。危急关头,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是曹操。曹操佣兵不过数千人,却有勇气与董卓一战,这种孤身抗击的正义感是假装不了的。如果说曹操那时候就有篡汉之心,或是想趁机抢夺什么,那远不如刘表、袁绍等人积攒力量来的聪明。所以,曹操不管是少年时候不得志,还是举兵抗击董卓,他的初衷都是为了匡扶汉室。后人根据评价将他一棒子打死,对他而言十分不公。曹操虽然挟天子可事实上却终身未称帝,而其他人也是在他死后称帝,这里其实曹操才是汉王朝忠实的拯救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