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在位时期,周国国力逐渐强大,已为灭商奠定了基础。要知道,周国在当时已是“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等姬昌崩逝后,次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镐京(今西安)。
周的先祖的经营,积极的措施促进周领地的繁荣,吸纳了贤才。牧野之战,1046年,周武王和商辛,武王胜,周立。周武王1046阳城,巩固统治,建立完善的统治网络.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西岐)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每一个王朝,都要遵循兴衰更迭的规律,商朝也不例外。在其统治前期,四方蛮夷尽皆臣服,王师所至,所向披靡。然盛极而衰,在王朝的后半段中,商朝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首先是四方蛮夷的侵扰,商朝的边境开始叛乱不断。其次是军事人才的匮乏,以至于在商朝中后期,已经需要女性参与战争,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商王武丁妻子妇好,曾担任过商朝军队的统帅。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帝国军队战斗力的整体下降,关于这点很多人或许会有疑问,其实不难理解。一个文明越发达,社会生活越稳定,百姓参与战争的潜在成本就越大,毕竟谁愿放弃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去参与一场随时能丢掉性命的战争?于是乎商朝开始寻找能代替自己打仗的“打手”,这时一个位于陕西西部的部落进入了商王武乙的眼中。
根据战国文献《竹书纪年》中记载,武乙在位的第34年,他用“地三十里,玉十钰,马八匹”,招募了这个部落的首领季历。这位季历,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他的儿子和孙子就很有名了,便是后来的周文王和周武王。话说季历干起活来还是十分漂亮的,凭借部族的英勇善战,很快就平定了商朝周边的叛乱。但商朝很快就发现这个新兴部落已经成了心腹之患,季历的周部落也发现商朝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强大,于是蜜月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到了商纣王时期,当时的周文王就一度被囚禁在了商朝,商关系几乎彻底破裂。由于当时的周部落已经发展为西部部落联盟的首领,所以即使是商王,也开始忌惮杀掉周文王的后果,只能囚而不杀,但这毕竟不是办法,最后无奈还是将周文王放虎归山。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当时商朝的边境又开始不安分起来,边境不稳,纣王不得不放下内部矛盾,转而率军对外抵抗侵略。
但就在商朝内部空虚之际,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开启了伐纣之战。商朝腹背受敌,千里奔袭,而周朝联军则是以逸待劳,结果商朝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仍在牧野之战中一败涂地,商纣王也因此自焚于鹿台。看完周代商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不外乎从商朝的失败总结出一个道理:“攘外必先安内。”只可惜后世帝王对此刻骨铭心,却又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