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形容读书高尚的,古代都喜欢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这句话的出处又是哪里,有何典故。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含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指的是:
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出自《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
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神童诗
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节选自《神童诗》)
古代典故
一天,勤县县令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在祭拜礼成之后,县令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用木炭写有这样一首诗: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下边落款题有九龄童汪洙的名字。县令环视大殿,不光殿宇破败不堪,孔子和颜回圣像也都缺额少肩,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惭。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诗来?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讽刺于我?想到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听,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前来见我。”
汪洙的父亲叫汪元吉,就在县里当小吏。因家境清贫,汪洙就帮家里牧鹅,利用晚上和牧鹅空隙读书写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赶着一群白鹅到野外去放牧,他见孔庙前青草茂盛,便让鹅吃草,自个在大树下读起书来。不料,忽地一阵寒风过后,大雨从天而降,便赶紧收起书本,把鹅赶进孔庙避雨。汪洙一进庙门,只见殿底破败,蛛网百结,圣像破碎,鸟粪遍地。心想,父亲常说,朝廷里的文官武将,仅是孔夫子的学生,就有一半还多。如今他们一个个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却坐在这样的破庙里,谁也不肯拿点银子出来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气,见殿角烧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墙上题了这首诗,不料被县令发现了。县令查问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赶紧跪下道:“这汪洙乃是卑职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唤来,听凭老爷教训!”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赶回家里,一见汪洙便说:“你闯下大祸了!闯下大祸了!还不快跟我去见老爷!”汪洙不解地问:“孩儿整天读书、牧鹅,安分守己,从来不做不肖之事,祸事从何说起?”“还说从何说起?你东涂西抹,还在孔庙里题了一首什么诗,今天被老爷发现,要我唤你去教训哩。”“这有啥祸事哩。孩儿写的不都是实情吗?我这就跟爹爹去见他。”汪洙跟父亲到了孔庙,见过县令。县令问:“这墙上的诗可是你写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还请老爷指教?”“你为何要写这样的诗?”
汪洙说:“只要老爷看看这庙,还能不知写这诗的用意吗?”县令见他对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怀疑。便说:“这样说来,这诗果是你写的了,那可是神童了!”县令见汪洙穿着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哟,老爷我还没见过穿这样短衣衫的神童哩!”汪洙听出县令还不相信诗是他写的,眼珠一转,智上心来,当着众人之面,向县令鞠了一躬,脱口吟道: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县令一听,果有才华,大喜道:“好诗,果是神童!将来定成大器! 有赏!有赏!从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宁波一带流传开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土,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训诂》,历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
汪洙事迹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们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贯博洽,熟悉经史。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由于汪洙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
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较高的优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对此你对于这位奇才汪洙,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