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宦官,其大多数给人以奸恶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一位北宋权倾朝野的童贯,他执掌政权20余年,斩首后首级被示众,为何沦为宋徽宗的“替罪羊” ?
童贯生于至和元年(公元 1054 年),为北宋都城开封府人。或许因为生活在当时的大都市中,身材魁梧的他却习得了一身谄媚巧言的本领。至于他缘何净身入宫,史书上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年少时便委身在同为宦官的李宪门下。有着前辈的指点,童贯很快掌握了揣摩皇上心意的技巧。也因这位多次领兵出入西夏的前辈,童贯得以出使西北一地十余次,借此熟悉了当地的兵将风土。徽宗即位初年,童贯因在金明局收集珍奇字画,得以与后来官拜尚书左丞蔡京的相识。以上种种经历与人脉,都成为了童贯日后发家的资本。
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童贯开始执掌西北一地的兵权。那年,在蔡京的极力劝说下,徽宗决定发兵西北。童贯也经由蔡京的推荐,被任命为洮西军一地的监军。那时北宋合兵十万由王厚为统帅、童贯为监军,准备收回神宗一朝故地。当大军行至湟川时,恰巧汴梁城中的皇宫失火。徽宗赶忙派人联络童贯,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命他不要发动进攻。
拿到徽宗的手书后,童贯看了一眼便收入了靴中。王厚问他上意如何,他轻快地答道:"皇上希望我们能大获成功。"由此这般,童贯竟无视上意直接发兵。不过,宋军后来也获得了喜人的战绩:连克惶城﹑宗哥城﹑都州﹑廓州﹑洮州等地。因成功收复西北四州故地,徽宗居然既往不咎,还将他提拔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赵宋一朝,内侍(宫中宦官)凭战功资历获得两使任职的,便是从童贯这里开始。
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童贯又率军征讨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今贵德西)、洮州(今甘肃临潭)。经由数年战功,童贯已履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并最终官至武康军节度使。童贯也成为了北宋一朝,第一个领有节度使的宦官。不过,他也开始变得恃功自傲:选拔西北一地的将领都不经过朝廷,而是直接奏报皇上。这也渐渐引起朝中要员的不满,但因徽宗对他青睐有加,大臣们也便无可奈何。
之后,童贯征伐沙场,常年出没西北,主持与西夏的战事,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西夏国力跟不上,经济快要崩溃,最后表示愿意赔钱谢罪。童贯也见好就收,上报了徽宗,徽宗遂罢六路大军,“加贯太傅,封经国公”。后又在童贯主持下,大宋对吐蕃开战。一年后,宋军彻底打垮了河湟地区的吐蕃部队,控制了青海东南部、黄河以北地区。这次战役宋军“开拓疆境三千余里,招降首领二千七百人,户口七十万,前后六战,斩首一万多级”,完全恢复了神宗时的故土。童贯升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成为西北边区最高军政长官。其后童贯又率军收复了西北重镇积石军和洮州。宋徽宗对童贯赏识日深。公元1111年,童贯进太尉,领枢密院,执掌全国军权。从此,童贯位列三公。
童贯开创了中国历史太监的五项之最:
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
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统兵二十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以副使的身份,于政和元年出使辽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
中国历史上唯一长着胡须的太监(与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宣和二年方腊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南方宋军一触即溃。宋徽宗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方腊起义惨遭失败。
宣和七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当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 “结怨辽金,创开边隙”。此时,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连三贬。
1126年7月,童贯被贬至吉阳军(今之海南崖县),朝廷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去对之就地正法。
虽然童贯被贬谪,人们仍畏他诡诈,畏他勇力,所以,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意动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随员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童贯信以为真,拈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并留下张澄派来的随员。第二天上午,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澄当即宣诏,申斥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澄派来的随员—刀砍下头颅。
数天后,监察御史张澄一行数骑,由南雄州衙门出发,押着一只木匣,内装童贯血淋淋的人头,越过梅关向汴京疾驰而去。九月初七日,童贯的人头已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观者如潮,轰动一时。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童贯都是众矢之的。然而,仔细翻检史料,斟酌、比较、对照之余,会发现史实中,童贯既不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之能,也没有逼死皇子扶苏、害死丞相李斯的赵高之恶,他的为人做事与蔡京颇为相似,是一个“颇具干才的弄臣”,有一点才能,有一点奸诈,以投机讨好为能事。《宋史·童贯传》中至少能寻找到童贯为赵宋王朝戎马一生的两大功劳:对外,童贯取得过与西夏以及吐蕃诸部作战的胜利,收复大面积失地,包括湟州、鄯州、廓州以及积石军、洮州等地,这是北宋对外战争中仅有的几次胜仗之一,消解了西北的军事压力;对内,他曾以宣抚制置使身份,领军十五万进军浙江,一举镇压了方腊的农民起义,生擒方腊,大胜而归。
总的来说,童贯为宋徽宗辅政过程中,有功有过。他之所以臭名昭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太监弄权。在帝制时代,太监弄权,与后宫干政一样,属于牝鸡司晨、不安其分的行为,干了不属于他干的事,为人所不齿;二是临阵脱逃。宣和七年(1125年),金大举南侵,童贯作为驻扎太原的大军统帅,却不思抵抗,逃回京城,致使金兵长驱直入;三是为宋徽宗的罪责“埋单”。宋徽宗在位那些年,对内残酷盘剥,对外大动干戈,自己又奢糜享受,导致民怨沸腾,内外交攻,最终国破家亡。亡国的罪魁祸首,当然是宋徽宗这位自号为“道君皇帝”的无道昏君。然而,在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帝制时代,却没有追责皇帝的行为习惯和理论基础,但国家糟蹋到这般模样,又总得有人为之“埋单”,于是,千夫所指而又确实曾经助纣为虐的太监童贯,便成了宋徽宗的“替罪羊”,遭受了千年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