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朝李世民是如何上位,当上皇帝的?他在位从政时期,又有哪些著名的功绩?
李世民是靠一场血雨腥风的“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的。“玄武门之变”大概是这样的:
一天凌晨,李世民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9人率兵埋伏于玄武门内,把守玄武门的主将常何也已被李世民收买,只等在此地将上早朝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杀死。
天一亮,建成和元吉上朝走到临湖殿时,感到气氛反常,正要拨马回府,突然,李世民领着一彪人马狂奔而来,一箭将李建成射死。齐王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中,当场死亡。然后,他们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赶到东宫和齐王府,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家,不论老少,全部杀死斩草除根。
之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带兵冲入父王李渊的殿堂。后来,李渊下了诏书,叫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别再为太子和齐王争仇泄愤,并让各路兵马由李世民指挥。两个月之后,李渊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后世之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杀太子而自立为帝是无君无父的行为;而杀自己的弟弟,穷凶极恶,更是惨无人道。但是,史书上却说,这个凶杀事件不是“蓄意预谋”,而是临时应变;不是“违反父意”,而是合父王之意;不是“夺嫡篡位”,而是合情合理,该当皇上。这些史书是这样写的:
有一年夏天,突厥率兵南下,李渊派李元吉为帅,领兵迎敌。元吉和建成商量,准备先向父王李渊要求从秦王李世民府中调出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及部分精兵随军作战,以削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伺机杀死李世民。但此消息被密探得知,李世民被逼无奈,只好铤而走险,才先发制人,发动政变。
还有的书上说,因为李世民屡建战功,李渊有意把太子之位传给他,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要合谋害死李世民,保住太子之位。并举例说,武德七年,趁李渊外出避暑之机,李建成留守长安策划兵变,欲武力除掉李世民。但兵变未遂,李建成受到责罚。
又如,同年7月李渊在城南校猎,让建成、元吉和李世民三人比骑射之术,他们故意将一匹劣马叫李世民骑。因李世民机灵地跳离马背,才躲过一难。再如,武德九年,建成与元吉合谋,在酒内下毒。李世民饮后吐血数升,差点丢失性命。诸如此类,所以,史书认为,李世民发动兵变是出于“自卫”。
还有,在立太子问题上,史书上说,李渊曾多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李世民无意当太子,不受。《资治通鉴》写道, 李渊起兵晋阳,都是李世民的主意。当时李渊对李世民说,事成之后,我一定立你为太子。但李世民固辞不受。意思是,李世民从来也没有想过取李建成之位而代之。从来没想到“抢班夺权”。
当然,历史是胜利者写的,难免粉饰虚夸李世民,栽赃诬陷李建成和李元吉,但人们仍在这些史书里找到李世民预谋夺权的蛛丝马迹。来揭秘吧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例:
武德四年,李世民曾听一位道士说他将作太平天子,应自珍惜。李世民好不得意,竟念念不忘。如他没有强烈的权力欲,何必对当皇上这样倾心呢!
再如,李世民曾自设天策府,网罗一大群谋臣死党,整天在一起研讨经义,纵横得失,直到深夜。如果没有当天子的意图,干嘛下这么大的功夫?
再有,他一方面固辞太子之封,另一方面却大结死党,处心积虑地为兵变作准备。他将自己的妻子安插到皇宫里父王的身边,名义上是“孝事文王”,实际上是刺探内情,他又收买太子李建成手下的亲信作内奸,他还私交玄武门主将常何以控制宫廷。这些不是为了夺权,又是为了什么?
另外,分析一下他的父王唐高祖李渊对他的态度,也能看出,让位于李世民并非所愿。因为李渊对立李建成为太子从来没动摇过,而对李世民却总是不放心,心存芥蒂。
如在起义之初,他令建成统左三统军,令李世民统右三统军。进封唐王后,他让建成为“世子”,而封李世民为“秦王”。称帝后,他坚决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并且认为李世民独断专行,变坏了,不再是他原来的儿子了。
直到兵变之前,他看到几个儿子间水火不相容时,仍决定让李建成在关中接替皇位。顶多让李世民在洛阳掌管半壁江山,当个不登位的皇帝。由此看来,李渊在“玄武门兵变”之后,亲下的诏书,大概都是顺水推舟的应变之术,他的退位也是不情愿的。
李世民虽然靠夺得太子之位,但后人依然愿意称他为“千古一帝”,其原因还是因为李世民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盛唐打下牢固基础。
李世民是一个聪明的帝王,对内,他实行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朝中大臣的行为,防止特立独行,对外,他倡导节约,大力发展农耕,慢慢增强国力,以此来更好的对抗外来侵略。在他上位期间,有不少人因为各种罪名被抓起来了,监狱里的囚犯越来越多。有一次李世民突然,想要亲自审问这些犯人,看到犯人们衣衫褴褛,满脸忧愁的样子,李世民突发奇想,将这390名囚犯全部放回去探亲,不过这些人必须在秋后准时赶回来,否则后果会很严重。到了秋后,300多人,1人不少的全部回来了,李世民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些人为什么没有趁机逃跑,宁愿回去赴死,其实是有原因的。第一,唐朝的刑罚较重,就算跑出去了,万一被抓到,只会死得更痛苦。第二,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这些人都是有家人的,如若他们逃走了,家人将会受累。第三,李世民的做法已经触动了他们心底最深处,放他们回去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假若他们还想要的更多,无异于鸡蛋砸石头。这也就是300多人全部回来的原因。李世民看到这些人都信守诺言,愿意再次给他们1次生还的机会,此事一出,轰动全城。
李世民自小生在富贵人家,虽说不愁吃穿,但是兄弟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是很常见的,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他抓住了这些犯人的把柄和软肋,一举击破他们内心最痛的那根弦,不得不说李世民是很聪明的。一方面体现出了他的“仁政”,让百姓们知道他是个明君,另外一方面,让朝廷内外的官员们看到他治国的手段。李世民能够成功坐上皇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李世民在位期间,先是跟东突厥缔结盟约,获得发展的机会。但是老天都跟他作对,第二年就爆发席卷全国的蝗灾,逼得李世民不得不发布罪己诏。经过前两年的磨难之后,李世民得来了喘息之机。国内好不容易迎来了风调雨顺,借此机会李世民带领朝中大臣大力发展经济,为报渭水之盟做准备。通过六年的发展,李世民下定决心消灭东突厥。通过一番大战,东突厥被消灭。随后李世民征服大唐周边所有的异族。小编觉得李世民在军事方面,贡献十分突出。让汉民族位于世界之巅。
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父亲。他对太子的要求严格。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为了让他进步,他将李泰立安排为他的对手的对手。但是他没有想到。在他面前乖巧的李泰确实有着野心。在李世民的作用下,他造反了。他只是一昧的觉得李承乾的不对,但他没有想过他的立场和对待的不同。他没有给太子应有待遇,却给了不是太子的李泰。但是李世民没有察觉到李泰的野心,越来越觉得李承乾不适合当太子。因为李世民从前当孩子时没有出现兄弟和睦的情况。这些都是李泰刻意营造出来的。小编觉得李世民了解他的大臣却不了解他们的儿子,这何其不是一个可悲。这也到是唐朝每一次的皇位更迭都有血流。皇位的更换没有稳固,也会让国家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