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项羽从此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五年后,项羽兵败垓下,都是以少击多 为何项羽没能在垓下之战重复巨鹿之战的传奇?
项羽之勇,千古无二,项羽的勇猛不仅体现在力气上,还体现在打仗上。灭秦的功劳几乎是项羽的,巨鹿一战,项羽率领的楚军,九战九捷,击败秦军主力,并坑杀了20万秦军,而巨鹿之战之前,秦军在章邯和王离的带领下,连续消灭了陈胜、吴广和项梁的起义军,携胜利之威包围了在巨鹿的赵军,赵军只能向其他诸侯求救,如果秦军消灭了赵军,其他起义势力将会失去一股强劲力量,唇亡齿寒,楚国和魏国相继派出援军,魏国名将陈馀派遣5000精兵尝试救援,结果全军覆没。
楚军统帅宋义慑于秦军的勇猛,在安阳停止不前,项羽以宋义畏敌为由杀了他,年轻气盛的项羽成了楚军主帅,立马率军渡过漳水,并打破所有煮饭的工具,这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楚军在项羽的率领下势不可挡,秦军完全没有应对措施,加上内部矛盾重重,章邯投降了项羽。
彭城之战是项羽的巅峰一战,是典型的速战速决,长途奔袭,以少胜多战例。公元前205年,齐国反叛,项羽出兵平叛,本来就对分封不平的刘邦借此机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率六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迅速袭击彭城,项羽此时大军还在齐地,齐地还没有完全稳定,项羽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只率领了3万骑兵回救彭城。
楚军勇猛,半天就击溃了刘邦的60万大军,他本人的家眷也落入项羽手中,只带10骑逃回荥阳。这两次战役项羽都是以少胜多,一次是5万击败20万,一次3万击败六十万,但在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是10万,汉军是60万,项羽的实力还比前两次强,为何不能再造辉煌?
巨鹿之战是项羽一生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一场被写入历史教材的经典战役。那是公元前207年的事情了。当时,项羽率领5万楚军,奉命前往巨鹿救援被秦军包围的赵军。秦军有40万人之多,战斗力十分强大。其主帅章邯、副帅王离,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章邯更是刚刚打败并杀掉项羽的叔父项梁,势头正猛。在这样一支如狼似虎的军队面前,任何敌人都会感到恐惧,不敢主动挑战。
有没有人敢试着挑战呢?有。魏国名将陈馀曾经派5000士兵前去探一探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5000士兵一到那里就全军覆没,连渣都没有剩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楚军主帅是上将军宋义,宋义认为,最好等秦军和赵军杀得两败俱伤之后再坐收渔人之利。便把军队停在安阳,此后逗留了46天,不再前进半步。
实事求是地说,这未免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办法。不过,年轻气盛的项羽坐不住了。他怒斥了宋义一番,随后杀死了他。于是,时年25岁的项羽就成了楚军主帅。项羽是一个急性子人,他掌握军权后,立即率军渡过漳水。为了表示决一死战、不胜即死的决心,项羽命令军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天的粮食,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秦军。俗话说:“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秦军固然骁勇善战,但在项羽这群不怕死的军队面前,还是稍逊风骚。项羽的军队首先包围了王离的军队,经过九次血战,终于将之全歼,并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随后,项羽军队气贯长虹,在污水与章邯主力部队进行决战,再次击败秦军。
以5万对阵40万,项羽两战皆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不仅如此,在项羽大军的压迫下,章邯率领20万大军主动向项羽投降,结束了规模宏大的巨鹿之战。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项羽将20万秦军坑杀在新安城南。
5年后,项羽又一次遇到寡不敌众的状况。时间:公元前202年12月。地点:垓下。敌人:刘邦60万汉军。这是一场看上去很诡异的战役。因为就在一年前,项羽和刘邦才签订著名的“鸿沟和议”。按照协议,楚国和汉国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随后,项羽率10万大军撤走。刘邦也打算撤军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项羽撤军之际进行偷袭。
刘邦一听,这计策挺好,便批准了,率领大军向项羽突然发起进攻。刘邦深知自己的军事才能有限,无法击败项羽,便约定于韩信、彭越一同出兵攻打项羽。没想到韩信、彭越没有如约出兵,导致刘邦孤军作战,结果被项羽大军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刘邦无奈之下,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再次献计,“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将大片土地封给韩信、彭越,换取他们出兵援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韩信、彭越率领全部军队南下,与刘邦大军一起将项羽军队重重围困在垓下。
这时候,项羽还有10余万人,而刘邦军团总人数达到了60万人。双方人数对比为1:6。虽然在最初,项羽一度挫败敌人的进攻,但战役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汉军主帅韩信手里。经过反复拉锯作战,楚军越打越没信心,在一曲楚歌的影响下,士气彻底崩溃。
到此,项羽自觉大势已去,率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汉军紧追不舍,项羽被迫自刎于乌江边。
都是以少击多,为何项羽没能在垓下之战重复巨鹿之战的传奇?这要从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是自己。从数量上看,巨鹿之战时,项羽只有5万人;在垓下之战时,项羽还有10余万人。但是,出现在巨鹿之战时的楚军,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血气方刚,谁都不怕。在冷兵器时代,“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旦士气被激发起来,是可以一举击溃优势敌人的。而出现在垓下之战时的楚军,虽然数量多,可由于接连打仗,已经疲惫不堪,加之粮草匮乏,士气降到谷底。再加上韩信巧妙使用“四面楚歌”的策略,诱发楚军士兵的思乡之情,使得楚军全无斗志。这样的仗,怎么打?
二是敌人。巨鹿之战时楚军的敌人,是秦军。秦军战斗力强,这不假。秦军主帅章邯、副帅王离是百战之将,这也没错。不过,在秦朝末年,朝廷暴虐,义军四起。秦军到处灭火,已是身心疲惫。就像纸糊的老虎,迟早会被打回圆形。垓下之战时项羽的敌人,却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汉军。这是一支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全面碾压楚军的军队。汉军主帅更是一代名将韩信。韩信比之章邯、王离,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在韩信的统领下,彭越、英布等将领均有上佳表现。这样的仗,怎么打?
三是环境。在巨鹿之战时,项羽虽然只有5万人,敌众我寡。可他还拥有几十万友军。虽然大多数时候,这几十万友军只是扮演“打酱油”绝色,但毕竟是自己人,至少不会在背后对自己捅刀子。更重要的是,项羽等反秦义军是正义的一方,当时的大环境,对项羽等反秦义军是有利的。
到了垓下之战,环境已经悄然发生转变。由于项羽性格暴虐、喜怒无常、刻薄寡恩,又杀害了楚义帝熊心,让全天下的人都站到了他的对面。可以说,项羽所到之处,皆是敌人。他迟早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只不过,因缘际会,历史之手将他推到了垓下这个绝境。这样的仗,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