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应地震(日语:明応地震)是一场在1498年9月20日(明应7年8月25日)日本时间早上8时,发生于日本南海道的大地震。地震震级估计高达8.6MS,并引起海啸侵袭陆地。明应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并不确定,根据当时纪录死亡人数介于26,000至31,000人之间。
地震背景
南海海槽可分成五个破裂地区(A、B、C、D、E)
引起明应地震的南海海槽与本州南部海岸平行,显示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发生推挤。这两个板块互相推挤导致边界发生许多地震,其中一些属于大型逆冲区地震。南海海槽有五个不同的地区(A、B、C、D、E)可能发生破裂 ,这些地区在过去1300年中曾单独或一起破裂 。除了1854年南海大地震以外,1944年(1944年东南海地震)和1946年(1946年南海道大地震)也有类似的地震发生,这些地震都是先从南海海槽东北段开始破裂,之后延伸至南海海槽西南段 。科学家认为明应地震是南海海槽C、D和E地区破裂所导致。
海啸
这次地震引起地面剧烈摇动,从房总半岛至纪伊半岛都有地震记录。海啸侵袭骏河湾和镰仓地区,江梨、小川受到8米高海啸侵袭,伊势、志摩等地海啸高度为6至10米,志摩半岛鸟羽市国崎町最大海啸高度达到15米 。明应地震摧毁高德院佛像 ,南海地区也有严重的地面液化纪录 。相模海槽与伊豆半岛的沿海平原也都发现海啸沉积物 。鸟羽市当地居民在地震过后移居高地,远离海岸线。
地形改变
这次地震估计造成海底隆起高达4米 。滨名湖原本是一座淡水湖,地震震塌了封闭着滨名湖口的沙坝,于是滨名湖成为半咸水湖泊。
伤亡
根据《林叟院创记》记载,明应地震导致骏河湾岸志太郡共26,000人溺死 ,在明治时代曾对当时志太郡《内宫子良馆记》记载明应地震导致伊势的大凑町溺亡五千人、房屋损坏千余间,伊势和志摩共溺死一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