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置山之战是镰仓时代后期,元弘元年(1331年)9月在山城国相乐郡笠置山(现在的京都府相乐郡笠置町)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和镰仓幕府之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属于广义上的元弘之乱(后醍醐天皇倒幕)的一部分。
背景
镰仓时代后期,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之间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纷争不断。文保元年(1317年)在幕府的调停下,最终决定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轮流继承皇位的制度(文保和谈)。文保2年2月26日(1318年3月29日)持明院统的花园天皇让位于大觉寺统的尊治亲王(之后的后醍醐天皇)。后醍醐天皇继位时已经31岁,在当时看来已经是意外的高龄;而且身为后宇多天皇的次子即便是在大觉寺统内也是庶流,只是因为兄长后二条天皇早逝而其子邦良亲王年幼才得以继位,所以被当做暂时代理政权的过渡性的人物。然而,有一整套施政计划的后醍醐天皇不甘于这种境遇(另有说法希望自己的直系子孙可以继承皇位),而维持皇位轮流继承制度的最大力量就是镰仓幕府,因此天皇企图倒幕。正中元年(1324年)后醍醐天皇的倒幕计划败露,作为惩罚天皇侧近日野资朝被流放(正中之变)。
经过
正中之变后后醍醐天皇没有就此罢手,反而再次计划倒幕。然而元德3年(1331年)4月天皇侧近吉田定房向幕府告密,计划再次泄露。牵扯进计划的的日野俊基、文观等天皇侧近被幕府方面逮捕,幕府更打算搜捕天皇本人。
元弘元年8月24日(1331年9月26日)后醍醐天皇和侧近逃出京城。为了迷惑幕府的追兵,花山院师贤假扮天皇前往比叡山,而天皇和四条隆资等人经过奈良东大寺移驾鹫峰山金胎寺,8月27日(9月29日)来到笠置山。
另一方面,幕府发觉天皇不在比叡山以后于9月1日(10月3日)在宇治集结75,000的兵力,翌日包围笠置山并开始进攻。天皇一方只有3,000左右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依靠笠置山天险,而且因为与幕府为敌士气高昂。
9月28日(10月30日)夜间风雨大作,因为幕府方的陶山义高等人在山中放火,天皇方崩溃,笠置山终于陷落。不出几日天皇和侧近都被幕府捕获。
影响
在笠置山陷落以前的9月20日(10月22日)幕府就安排后醍醐天皇的皇太子・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后来的光严天皇)在没有三神器的情况下继位。后醍醐天皇被捕后被迫把神器转交给光严天皇,第二年元弘2年/元德4年3月7日(1332年4月2日)被流放隐歧岛。天皇一方的武将足助重范,以及天皇侧近日野资朝、日野俊基、北畠具行分别在5月和6月被幕府处决。元弘3年/正庆2年闰2月24日(1333年4月9日)后醍醐天皇逃出隐歧岛,5月足利高氏叛离幕府进攻六波罗探题,同时新田义贞进攻镰仓,灭亡镰仓幕府。光严天皇随即被废,6月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就开始了。
笠置山的灵梦
《太平记》第3卷记载:后醍醐天皇在笠置山时在笠置寺设行宫,因为身边完全没有知名武将而感到不安,在烦恼中睡去做得一梦:在庭园中有一棵向南伸展树枝的大树,树下文武百官都按照次序坐定,而设在南方的上座空出。天皇正在寻思此座是为谁而设,突然有童子前来道此座就是为您而设,说罢飘然升天。梦醒之后天皇发现“木”和“南”连写就成为“楠”字,忙问寺中众人附近有无名为“楠”的武士。答曰河内国石川郡金刚山(现在的大阪府南河内郡千早赤阪村)有名为楠正成者。天皇急忙遣人召唤正成到笠置山。以上就是《太平记》描绘的后醍醐天皇与楠木正成的第一次见面。而根据‘増镜’的说法,天皇在此之前就已经信任楠木正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