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 ancient Mesopotamian civilization),美索不达米亚为古希腊人对两河流域的称呼,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地域大体在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苏美尔人在公元前第5千纪已居住在这一地区,在公元前第3千纪初已建起城邦国家。此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在这里建立起阿卡德王国、古巴比伦(见古巴比伦时代)、亚述、新巴比伦王国等国家。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科学、文化、艺术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对希腊、罗马及波斯的古代文化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文字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系以削尖的芦苇杆“笔”压划在半湿的泥板“写”成,落“笔”处印痕较深宽,提“笔”处较狭窄,每划形状颇象木楔,故名。推测其前身是新石器时代流行于西亚的泥丸记事法,苏美尔人将其发展为完备的文字体系。最早的楔形文字尚属象形符号,主要记录物品的数量、种类和主人,仅限于具体的名词和数词,尚不能完整地表述语言。公元前第3千纪初,一些象形符号逐渐具有表达音节的性质,从而可以通过拼音表述人名、抽象名词和语法虚词等,从而形成完备的文字。公元前2500年前后,象形符号演变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发展到音节文字的阶段后,其他民族也利用它来拼写自己的语言。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借用它来拼写阿卡德语,形成阿卡德文字,此后,埃兰人、胡里安人、赫梯人以及乌拉尔图人也都先后应用楔形文字。阿卡德文字又为巴比伦和亚述人接受,并随着这两个国家的强大,成为近东古代通用的国际文字。尽管阿卡德语在日常生活中已完全取代苏美尔语,但苏美尔文字作为一种古雅的文字,在宗教、文学等领域,仍被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各王朝的书吏们学习和使用。
从古苏美尔时起,尼普尔等城邦就设有教授楔形文字和其他实用知识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已开始编纂各种词汇表,有些词汇表将发音相同的词汇排在一起,是书吏学习拼写的规范。有些词汇表将两三种不同文字对照,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不同文种对照词典。还有更多的词汇表将外界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构成植物、动物、矿物名称表及地理名称表等,有些还注明其属性。人类知识这种初步的积累更体现在王室或私人建立的许多“档案馆”里。亚述王亚述巴尼拔的档案馆不仅积累了当时的经济司法文书,并且对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开始的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搜集、抄写和编目,成为今天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一个主要来源。
数学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记数法在各种古代数字系统中最早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苏美尔人虽然也采用进位记数法,但计算中采用的是60进位法,同一数字在数的序列中位置不同,值亦不同。与今天的十进位阿拉伯数字记数法应用了同一原则,极有利于乘法和除法运算。以此为基础,在古巴比伦时期,已掌握四则运算和乘方开方,并能够解相当复杂的二元二次方程式、探讨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勾股关系、计算各种形体的面积和体积。他们求得的√2值为1.414213,与准确值相差无几。但这一记数法中没有零的符号,是其明显缺陷。由于数字60的高度可分性,今天,在时间和角度的计算中仍采用60进位法。
天文学和医学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学也有很大成就。为准确掌握农时,很早即设立观象台,由神庙祭司负责。天象记录中有日月蚀、行星、彗星以及虹、地震等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新巴比伦时期,已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早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苏美尔人就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各有29或30天,每年354天,新年在春分后第一个朔日。新巴比伦王国时规定在19年中设7个闰月,较好地解决了太阴历与太阳年间的误差。当时还建立了黄道十二宫座标系统,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医学发达。早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就已出现了“药典”,记录了用各种生物和矿物制作的各种嗅剂、熏剂、滴剂、膏剂、灌肠剂、栓剂等,并有一些治病的处方。从这些处方看,尽管当时对许多生物和矿物的疗效已有所了解,但尚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在整个西亚,巴比伦的医学享有盛名。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王曾派御医为赫梯王哈图西利斯三世治病。由于大量药物名称不详,目前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医学还无法作出全面的评价。
宗教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神祇中,最重要的有司春风之神、众神之父恩利勒,土地和地下水之神恩奇,战与爱女神伊南娜(又名伊什塔尔),月神南纳(又名欣),太阳神乌图(又名沙马什),战神、农神宁吉尔苏以及巴比伦城的主神马尔杜克、阿淑尔城的主神阿淑尔等,反映了西亚地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状况。在苏美尔时期,每个城邦有自己的国神,如乌尔的国神是南纳,乌鲁克的国神是伊南娜,众神之父恩利勒的祭祀地尼普尔城则是全苏美尔的宗教中心。宗教信仰和神话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在早期神话中,诸神祇多代表自然的力量,如风、雨、生殖力等。王权形成后,神被赋予统治者的形象,在神话中它们也分工管理世界,推选军事首领并相互作战。中央集权发展后,宗教一方面为王权服务,向人民宣传屈从忍受的精神;另一方面代表城邦独立的传统习惯也构成对君主专制的某种限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神创造人类是为了把他们当作奴仆,城邦统治者不过是神在尘世的一个办事员。把统治者神化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有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的一些王,出于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曾自封为神。为了保证人畜兴旺,大地丰饶,苏美尔城邦统治者每年要与代表女神的祭司举行结婚仪式,巴比伦王每年新年则要忍受大祭司批颊,以表示他将忠实地执行神的旨意。
建筑与造型艺术
早期苏美尔城市建设的中心是神庙。在古苏美尔时期,神庙是粮仓、帐房、手工作坊、司法机关和档案馆等机构的集结地,后发展成围绕长方形庭院的建筑群。神庙本身则发展成带阶梯的塔庙。乌尔第三王朝建筑的成就是拱顶的发明,其遗迹在乌尔王陵和铁尔阿勒利马遗址都有发现,在四周的穹隅结构上起土坯拱顶(见彩图)。早王朝后期始,随着王权的发展,神庙以外又出现了王宫建筑。其中马里王齐姆利里姆和亚述帝国诸王的宫殿,都以其宏大的规模和豪华的装饰显示帝王高踞于百姓之上的地位。新巴比伦时期城市建设开始普遍使用烧砖。尼布甲尼撒二世所建的巴比伦城周长8公里,有8个城门,其中伊什塔尔门最为壮观,同时以其琉璃砖装饰而闻名于世。城中的空中花园则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造型艺术品主要有壁画、镶嵌画、泥塑、圆筒印章、石雕、青铜器、金银器、浮雕、琉璃砖等,艺术水平很高。乌鲁克文化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的石雕体现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形体浑圆敦厚的特点,大理石女子头像具有造型准确协调之美。早王朝时期的一部分雕像,如阿斯马尔遗址的人像,有粗拙、程式化倾向,但另一部分作品,如阿格拉布遗址的女像、马里书吏伊比希雕像以及乌尔王陵中的动物塑像则栩栩如生。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带来了艺术上的飞跃,阿卡德王的青铜头像在苏美尔石雕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纳拉姆辛的沙岩浮雕在构图、人体造型等方面也远超过安那吐姆鹫碑。圆筒印章上的浮雕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形成记事体。这种艺术在亚述帝国的描述战争和狩猎场面的宫廷浮雕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乌尔第三王朝、伊新-拉尔沙时期以及古巴比伦时代在继承苏美尔-阿卡德艺术基础上,在造型、质感上又有创新。亚述艺术由于受南方影响,带有自己的特色,最出名的是宫廷浮雕。为了突出帝王的威严,人物刻画流于程式化,但在狮子等动物的表现上却有高超的水平。
文学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学与其造型艺术一样,也是绚烂多彩的。文学作品主要有神话、史诗、赞美诗、哀歌、记事文、辩论文、箴言和谚语等形式。书写成文的神话作品最早见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均为文学繁荣的时期,在亚述帝国时代则对苏美尔文学遗产进行了加工整理。苏美尔史诗同希腊荷马史诗有许多相似之处,题材多描写早期城邦的英雄人物,充满夸张、幻想和神话,叙述之中穿插对话,并使用繁多的修饰词。但苏美尔史诗还都是零散的故事,未能发展成联贯的长诗,人物描写比较粗略,故事结构松散无高潮,句子的韵律主要依靠有变化的重复来体现。最著名的史诗是描写乌鲁克城英雄吉尔伽美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神话、史诗、赞美诗等文学作品是神庙与王宫中的产物,但从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了营养;箴言、谚语、辩论文等民间文学作品大量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文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