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三世,泰国国王,策陀皇子(Prince Jett'a),1824年-1851年在位,谥号帕喃格劳(P'ra Nang Klao),进贡称郑福。
人物生平
早年继位
拉玛三世
自1817年副王玛哈·社那鲁拉(英语:Maha Senanurak)病逝之后,副王一职便一直空缺。1824年,拉玛二世突然病逝。按照暹罗的惯例,国王死后由副王继位。如无副王,新王则由内阁高官推举产生。当时两名候选人,一人是策陀,另一人是蒙固(即后来的拉玛四世)。策陀以善于处理外交事务著称,而蒙固则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僧侣。最后经过投票,策陀胜出,成为新的国王,称拉玛三世。
传位与弟
三世王先后与35个妃嫔生下51个子女,但他也未册封过任何一个妃嫔为王后。因此他的子女没有一个取得“昭华”,即王子或公主的爵位称号,也就没有一个子女具有王位继承权。其中缘由,除了他一生没有真正地有过爱情外,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王位原本是属于他的王弟—蒙固王子的。
他病重之时,召见帕康公爵觐见时,对他言及:自己子女中没有一个能够担任领导暹罗的大任,六王子希力泰还算聪明,可惜又英年早逝。能够治理好国家的,非太子(即蒙固王子)莫属。帕康公爵连夜赶到班尼卫寺院,求见该寺住持—蒙固大师,分析时势,恳请他在三世王驾崩后继承王位,直至他答允才离开。
逝世
1851年4月2日凌晨4点,三世王驾崩。王公大臣及僧侣委员会马上召开会议,大家一致赞同三世王的选择。3日,成群结队的人们开始到班尼卫寺迎接蒙固王子回宫。他回宫以后,先向三世王的遗体撒圣水,然后进入玉佛寺帕宇母束佛堂接受王公大臣的朝拜。当晚,他又返回了班尼卫寺,并坐禅一天。4月5日重返玉佛寺帕宇母束佛堂坐禅,准备还俗登基。4月6日凌晨1时,还俗后的蒙固王子在大王宫阿玛辇金銮殿正式继位,即拉玛四世蒙固国王,或称宗浩国王。拉玛四世登基后,对王兄拉玛三世很是感激,亲自为他主持了盛况空前的火化仪式,随后将大王宫北面的“火化场”,改名为“王家田广场”。
入贡时间
道光六年五月十四日,据两广总督阮元残题本。
道光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据两广总督李鸿宾题本。
道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据两广总督李鸿宾残题本。
道光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据两广总督卢坤等奏本。
道光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据上谕。
政治
外交关系
拉玛三世在位期间试图重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1822年英属东印度公司派约翰·克劳福出使暹罗,希望暹罗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支持英国。拉玛三世为英国人提供了军舰和战象,以冲击缅甸人的要塞。他也派兵协助英国的军事行动。1826年,暹罗与英国签订《伯尼条约(英语:Burney Treaty)》,使双方成为盟友。1833年,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派特别代理埃德蒙·罗伯茨(英语:Edmund Roberts)来到暹罗,签订《暹美友好通商条约(英语:Siamese–American 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此外,拉玛三世于1826年遣使前往清朝朝贡,自称“郑福”,并请求册封。道光帝封其为暹罗国王。此后,又于1829年、1831年、1834年和1837年遣使赴清朝贡。
对外战争
1826年,老挝的万象王国国王昭阿努起兵反对暹罗的统治。翌年,拉玛三世派副王玛哈·沙格迪·巴叻社布(英语:Sakdiphonlasep)、将军博丁德差前去讨伐,攻破万象。昭阿努逃往越南,向越南阮朝求救。越南的明命帝派兵进入老挝境内,声称要支援昭阿努,实际上想并吞老挝土地。不久暹罗军队就擒获了昭阿努,平定了这场叛乱。1837年,吉打苏丹国起兵反抗暹罗统治,被Tat Bunnag平定。
1833年,越南的黎文?起兵反对明命帝,占据了嘉定城(今胡志明市),向暹罗求救。拉玛三世随即派兵协助黎文?,并且入侵被越南控制下的柬埔寨。然而,越南成功抵御了暹罗的进攻,并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不过,越南阮朝强行废除了柬埔寨王位,将安眉女王绑架到越南;又在柬埔寨施行的压迫和歧视政策,令柬埔寨人非常不满,起义此起彼伏。1841年,拉玛三世扶持柬埔寨的安东王子回国继位。暹罗军队在博丁德差的率领下夺取乌栋和金边。1845年,越南试图入侵柬埔寨,但失败。由于越南面临着法国入侵的危险,绍治帝不得不向暹罗妥协,最后结束了战争。
执政业绩
1803年,二世王被封为前宫总管,即副王。他也被封为“拍翁昭”,即国王之子,实际是副王之子。不久他就涉及朝政,任职警察部门。1807年,他21岁的时候按例进入大王宫玉佛寺出家,后驻守曼谷克隆区拉查细他拉寺,还俗后即被封为警察总监。
他侦破努起王子谋反案后,1813年他被二世王封为“如耳目一样的摄政王”,并统管港务、王室资产、大理院、警务等。早在二世王时代,他就日理万机,无暇于诗歌文学戏剧,特别是顺通蒲,使他更加厌烦这些。即位他便宣布自己更注重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佛教(佛教的传播推动了暹罗教育事业的发展)。顺通蒲后被他削爵为民,赶出了王宫。虽然如此,他自己也还是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如《大海的宣言》《黑公主教妹》《孟人败北》《大城王朝演义》等。1836年,他还下令将重要的文学作品刻在卧佛寺的一面墙上,并将佛教经典、星相卜文和传统医学刻在另一面墙上,保留了大量的文化精华。
三世王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继续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贸关系,多次派遣御使前往北京,还积极推进与西方列国的交流。他本人还有一艘商船,早在继位之前,他就在海外贸易中赚了很多钱,二世王一度称他是伟大的商人。他比王族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海外贸易的意义,这也许正是他积极打开国门的原因之一。
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暹罗一直把缅甸视为仅次于中国的大帝国,英国向缅甸的宣战,给暹罗上下带来极大的影响。1825年,英国官员亨利伯尼上尉领命来到曼谷,请求暹罗与英国结盟,提供运输后勤以及大象、战马等交通工具协助英国。谈判进行得很顺利。1826年3月29日,伯尼将合约草本提交暹罗,6月20日,双方就签订了正式的《暹英条约》(即《伯尼条约》)。条约规定,两国相互和平友好,互不干扰国界领土;除非允许,拒绝租借土地或建立商馆;禁止鸦片输入暹罗,英国商船停靠曼谷须缴纳关税等;暹罗也允许英国商人经商更多的自由。
1828年8月23日,美国人格斯拉夫女士和汤姆林先生,首次来到暹罗。五年后,美国总统安德鲁克逊的特使艾德曼圠伯特,也于1833年3月20日于暹罗签订了类似英国合约的《暹美通商合约》。1835年7月中旬,丹迪布拉多携妻来到暹罗,创办了暹罗第一份报纸,并开创了暹罗的印刷业。
1840年,在新加坡的暹罗官员向法国驻新加坡总领事表示,暹罗愿意与法国建立政治及商贸关系,可惜当时法国人并不感兴趣。
拉玛三世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繁荣,曼谷也开始越来越富有。城市开始扩张,曼谷周围也开始形成了许多数千人的市镇。但1841年鸦片战争以后,中英签订的不平等《南京条约》,引起了暹罗的一定警惕,并于1843年,收回了英国在暹罗收购食糖的权益,还禁止私人在对其他物产如木材的贸易。同时,由于法国、美国等国的传教士相继在暹罗开设了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三世王下令取缔教堂和修道院,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全实现。西方列国对于暹罗的这些种种后退行为大为不满,他们也决心打开这个暹罗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