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前文的大队长开始说起,大队是日军的师团以下所辖的建制,从其指挥员的等级来看,大致相当于我们的营长级别,但是由于日军的部队建设思路,以及其独特的军国主义思想,侵华日军的一个大队编制,比当时的抗战部队一个满编的团还要多一些,这代表了什么呢,按照三三原则来说,这就代表了抗战时期,我们需要用三个同级别的部队,才能和日军势均力敌,这样的穷兵黩武,也让战后的日本,徒增了许多灾难。
日军的基层部队编制是这样的,首先最低级的是班一级,日军每班有13人,包括了步枪手,机枪手以及一名班长,班以上则是一个小队,从人数上来说大致相当于我们的排,小队之上则是中队,对应我们的连级,这个级别的编制基本与我们的加强连相似,除此之外的编制有上文提到的大队级别,人数为1100人左右,大队之上的级别为师团,人数基本在一万五到一万七左右。
上面说的都是日本人的基本配置,在各类影视作品里面,我们经常听到的日军编制,还有混成旅、联队等等,接下来猫叔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混成旅,混成旅是日军在侵华战争进行过程中,为了便于指挥作战所设立的师团附属编制,混成旅全称为混成旅团,其指挥官旅团长多由少将或中将担任,从编制上来说附属于师团,但其指挥权较为独立,甚至有时还直属于军级司令部,与师团平起平坐,所以朋友们,当你们听到混成旅的时候,可不要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旅,事实上,混成旅的战斗力基本上在日军各大部队中,都是最强的。
说完了混成旅,我们再来说说联队,在网上查到的诸多关于日军编制的资料当中,都无一例外的认为联队是日军的编制之一,单独列出来说,但事实上,联队在战争中的意义,远大于其政治意义,联队编制多为师团于战时设立,平时则撤去这个建制,除此之外,日军的联队建制,通常不将抽调而来的步兵的司令部取消,而是保留其建制,以原来师团所辖的步兵团为主体,加入炮兵、工兵、辎重兵等兵种混合而成。
说完了日军的编制,也说说日军的军衔,日军的军衔继承了德国的军衔编制,由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天皇颁发,直到1950年重建之前为止,一直使用的都是十六级军衔制,具体分别如下: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初始日军师团下有旅团。下辖4至9个联队(团),因兵员匮乏到了后期采用三联队(团)。二战初的师团长一般是中将衔。后期大部分是少将了。此外,日军的师团也分等级的。
1、班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
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一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