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简介?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经学家,曹魏初期重臣。
王朗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其所败,在无法逃亡时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后为魏国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迁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都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人物生平
辅弼陶谦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 ,因通晓经籍而拜郎中 ,任菑丘县长 。 公元185年(中平二年),王朗因杨赐逝世而弃官服丧。及后获举孝廉,被辟命都不应命。乃后被徐州 刺史 陶谦 举为茂才,
公元193年 (初平四年),当时,汉献帝 被李傕 、郭汜 控制,王朗时任徐州治中从事 ,与徐州别驾 赵昱 建议陶谦遣使向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奏章至长安,献帝 接到奏章后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 、安东将军 ;赵昱被任命为广陵太守,王朗被任命为会稽 太守 。
治理会稽
王朗到会稽后见当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 ,并且与夏禹 同庙。王朗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于是将这行为取缔。在任四年,获得当地人民爱戴。
公元196年(建安 元年),横扫江东 的孙策 率兵进攻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 建议避其锋锐,但王朗不接纳,坚持要守护城池到底,领兵对抗,最后被孙策击败。王朗于是打算逃到交州 .出海到东冶 时遭孙策追击,唯有投降。孙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张昭 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回归朝廷
后来曹操 上表征召王朗,王朗由曲阿 出发,但因为久经战乱而道路不通,辗转数年才到任。王朗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参司空 军事。
曹操曾经请王朗赴宴,席上嘲讽他说:“不能学你当年在会稽丢了好饭碗。”王朗仰头叹息:“言行举止要表现得恰如其分真是太难了。”曹操问:“为什么这么说?”王朗回答:”像我那样,当年既为汉吏,不能保境安民,所以‘未可折而折’,而您在这个场合,原本当尽地主之谊,体现恭敬好客、折节求贤的气度,想不到却如此对待新来的客人。这就是‘可折而不折’了。“
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刘阳担任莒令,三十岁就去世了,所以后世很少听过他的消息。当初,刘阳认为汉室渐渐衰落,知道曹操有雄才,惧怕他对汉室不利,想要除掉他但未成功。等到曹操掌权后,下令寻找他的儿子的命令很急。其子惶恐而窘迫,无处可逃。刘阳的亲旧虽然多,但没有人敢帮助匿藏他。王朗于是接收他数年,等到从会稽回朝廷,又数次开解曹操。很久以后曹操终于赦免他,刘阳的人家于是得以保全。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 太守;后历任少府 、奉常 、大理 。王朗处理事务在于宽恕犯罪者,控罪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因而与钟繇 一起以治狱而知名。
曹魏三公
公元220(延康元年),曹丕 继任魏王 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 ,封安陵亭侯,曾进言劝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曹丕受献帝禅让称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 ,进封王朗乐平乡侯。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吴蜀夷陵之战 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 ,并一举吞灭蜀汉 ,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曹丕听从。
后来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 为东中郎将 ,但孙登没有来,曹丕于是到许昌 大兴屯田,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又听闻孙权的回答未到,一旦越兵后孙登来到,影响甚大;于是反对出兵,建议增强边境戍守,预防东吴进攻。当时曹丕以已成军 而出征,而孙登始终没有来,曹丕到长江 后撤回。
当初王朗任大理时曾推荐主簿赵郡人张登“义济二君。宜加显异”,但曹操以需要提拔的人很多,于是搁置此事。到了黄初初年,王朗再次与太尉钟繇共同推荐张登,曹丕于是下诏以张登为太官令 。
黄初中,曾有鹈鹕聚集在灵芝池,下诏公卿举有高尚品行的君子。王朗推荐光禄大夫杨彪 ,并称病逊位让职给杨彪。曹丕于是为杨彪设置吏卒保护,地位仅次三公。并不许王朗逊位,王朗才起身。
公元227年(太和 元年),魏明帝 曹叡即位,进封王朗兰陵侯,升任司徒 。曾上书魏明帝谏止营造宫室。
公元228年(太和二年)王朗去世,谥成侯。有一子名王肃 ,乃三国曹魏的一代经学家 ,袭爵兰陵侯。 王肃女王元姬,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妻子、晋武帝司马炎生母。
公元243年(正始 四年),王朗与曹真 等人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庙庭。
经学成就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公元246年(正始六年)12月,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
后世把他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 ”。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在晋代列于学官,立有博士。今失传。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一度压倒“郑学 ”,”王学“在东晋后逐渐衰亡。
王朗有文集 三十卷,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全三国文 》还收录有《冬腊不得朝表》、《论乐舞表》、《上求正贷民表》、《谏行役夜表》、《答文帝表》、《劝育民省刑疏》、《谏文帝游猎疏》、《谏东征疏》、《谏明帝营修宫室疏》、《屡失皇子上疏》、《上请叙主簿张登》、《上刘纂等樗蒱事》、《奏贺朔故事》、《奏宜节省》、《劾刺史王凌不遣王基》、《四孤议》、《兴师与吴取蜀议》、《改元议》、《遗针御衣议》、《议不宜复肉刑》、《议》、《对孙策诘》、《答太祖遣谘孙权称臣》、《遗孙伯符书》、《与魏太子书》、《与许文休书三首》、《与锺繇书》、《论丧服书》、《相论》、《杂箴》、《贫窭语》、《塞势》。
人物评价
总评
王朗才智过人而丰丽博敞,但性格严谨慷慨,多立威仪,恭俭节约,就算因婚宴而受到的礼物也一无所受。常常讥笑世俗的那些有好施之名,但不体恤穷贱的人,所以经常用财物周济困急。
历代评价
虞翻:“窃闻明府与王府君齐名中州,海内所宗,虽在东垂,常怀瞻仰。”
曹丕:“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曹植:“英辨博通,见传异庆。德实充塞于内,知谋纵横于外。解疑释滞,剖散盘诘者,王司徒也。”
诸葛亮:“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王沈:“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
陈寿:“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张华:”王之学华,盖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裴松之:“王、华二公于扰攘之时,抗猛锐之锋,俱非所能。歆之名德,实高于朗,而江表传述翻说华,云“海内名声,孰与于王”,此言非也。然王公拒战,华逆请服,实由孙策初起,名微众寡,故王能举兵,岂武胜哉?策后威力转盛,势不可敌,华量力而止,非必用仲翔之说也。若使易地而居,亦华战王服耳。”
李慈铭:“按华守豫章,兵至即迎;王守会稽,犹知拒战。华党曹氏,发壁牵后;王被操征,积年乃至。此盖所谓‘学之形骸之外,去之更远’者也。二人优劣,不问可知。”
轶事典故
《殷芸小说 》及《世说新语 》曾记载:王朗中年时以识度推崇华歆,华歆年终蜡祭八神之日曾经与子侄宴饮,王朗也学他。后来有人向张华提起此事,张华说:“王之学华,盖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世说新语》还有一篇关于王朗的故事: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来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还好船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一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了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抛弃了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并且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但此事的可信度却遭后世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