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原名秦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是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扁鹊是中国医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和仓公入传,相提并论,评价道:"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肯定了扁鹊在医学上的宗师地位。
《史记》通过扁鹊"脉诊赵简子"、"问诊虢国太子"、"望齐侯之色"三则医例,塑造出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医形象。
然而《史记·扁鹊列传》中的神话色彩浓厚,传中的扁鹊在以"上池之水"饮药后,竟拥有"视见垣一方人"的能力,又能"尽见五藏症结",他的老师长桑君在传授他医术后,又忽然不见,可谓神乎其神,由此为人所诟病。
宋代的叶适批评道:"《扁鹊传》浮称滥引,不可根据,盖为医学者寓言以神其学......不考于实而信其妄,则迁过也。"
由于年代久远,又兼史料繁复,扁鹊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被神话或虚化的神医,在诸多史料中,司马迁的《扁鹊传》记载最为详细。
在他的笔下,扁鹊姓秦,名越人,年少时为客舍长,师从长桑君学习医术,曾在齐、赵、郑、周、秦等多国行医,为赵简子、虢太子和齐桓侯治过病,最后因为得罪秦武王,被太医李醯派人刺杀。
史记的记载虽详,却有许多疑点,例如扁鹊的名、字、号,活动年代和里籍等都扑朔迷离,被扁鹊治过病的赵简子、虢太子、齐桓侯和秦武王等人的生活时代相差好几百年,扁鹊的寿命不可能这么长,因此有史学家断定扁鹊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周秦时期良医的一种通称。
日本医师滕惟寅就说:"扁鹊,上古之神医也。周秦间,凡称良医皆为之扁鹊,犹释氏呼良医为耆婆也,其人非一人也。
司马迁摭采古书称扁鹊者集立之传耳;其《传》中载医验三条,文体各异,可以证焉。盖虽司马迁而不知扁鹊非一人也。"
关于扁鹊的活动事迹,《战国策》、《韩非子》、《淮南子》等诸多史籍均有记载,然而综合各史籍记载的扁鹊活动年代,时间跨度竟然长达三、四百年,可见扁鹊不是单指某个人,而是一个流派或古代名医的泛称。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开头即提到:"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又说:"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他在行医时又自称:"臣齐渤海秦越人也。"
可见,扁鹊这个名字是秦越人在赵国行医时,因为医术高明,别人送给他的外号。《扁鹊传》中提到秦越人"过邯郸","入咸阳",可见秦越人是战国时的人,根据《战国策》中"扁鹊"秦越人的记载,可以推断他大概卒于秦武王时代,因此秦越人去世时应该有七十多岁。
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世多把医术高明的良医称为"扁鹊",而秦越人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医。
事实上,春秋以前,医疗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家设置的医官手中,到了战国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发病的原因不是鬼神作祟引起的,而是有其客观原因,这也是医、巫分离的重要时期。
《史记》中的"扁鹊"秦越人就提出了"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他的医德和先进科学的医学理论由此可见。
扁鹊作为神话中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历来不绝于史,隋唐的杨玄操认为在黄帝时期就有一位神医"扁鹊",他的医术和黄帝不相上下,能够"彻视藏府,刳肠剔心"。因为秦越人的医术独冠天下,所以后世也把秦越人称为"扁鹊"。
在山东微山两城山、长清孝堂山出土的汉代石刻像中,扁鹊的形象就是"人首鹊身",一手切脉,另一手在为病人针刺,此时鸟身人首的医者就是被神话了的扁鹊,战国、秦、汉时,神话传说中的扁鹊形象被人广泛传颂,这也是《史记·扁鹊列传》扁鹊被描写神乎其神,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