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讨厌林黛玉,是因为王夫人觉得薛宝钗要比林黛玉强不少,林黛玉本身是贾宝玉的表妹,所以从关系上来讲,薛宝钗肯定无法和林黛玉进行抗衡。但好在贾府是个大户,人家对于近亲结婚这件事情还是有一些顾忌的。
俗话说“言由心生”,最能体现出内心的直观感情。今天讲一下王夫人对林黛玉的称呼,就会发现舅母对待“外甥女”的感情,很是复杂。
王夫人对林黛玉的称呼,不同的场合并不一样。
第三回,王夫人吩咐王熙凤:“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
第三十二回,王夫人对宝钗说:“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对王熙凤说:“……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
王夫人对别人提林黛玉,都是“你林妹妹”,以对方身份称呼,而不是她自己。
按说王夫人称呼林黛玉,应该和贾母相似,叫林丫头最合适。毕竟她管薛宝钗也叫“宝丫头”。
“某丫头”是当时长辈对晚辈的昵称,透着亲近。王夫人作为姨娘管宝钗叫“宝丫头”,作为舅妈也可以称呼黛玉“林丫头”。
然而,王夫人有限的几次提到黛玉,从不以自我立场,而是每每从他人立场称呼,透着明显的“隔阂”和“不亲近”。
王夫人唯一一次当面叫林黛玉,就是喊她“大姑娘”。
“大姑娘”是“林大姑娘”的简称,又是林家大姑娘的缩略,显得很正式又不怎么亲热。
贾家三春,被称为二姑娘、三姑娘和四姑娘。往往是下人们对她们的尊称。王夫人一般也都会叫“二、三、四丫头”。
我们再看王熙凤称呼林黛玉和薛宝钗,就与王夫人迥然相反。她说:“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
听完王熙凤的称呼,很容易就知道她与林黛玉的关系要比薛宝钗更亲近。
而王熙凤虽然也叫探春“三姑娘”,却是嫂子身份使然,不可以在家里对小姑子“没大没小”,要谨慎相处。
这也能看出“姑娘”称呼透着疏远。“丫头”称呼才是亲近。
王夫人不称林黛玉“丫头”而称“姑娘”,代表她对黛玉的感情疏离。
林黛玉七岁来贾家,从小长在王夫人跟前,按说养个宠物也有感情。可她们这对舅母和外甥女却越来越疏远。
当然,舅母对外甥女,本就比较疏远客气。老人俗语有三不亲:姨夫、姑父和舅母,都被算作“外姓人”。
老祖宗数千年的总结,指出“三不亲”很少能真心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晚辈。王夫人与林黛玉的关系也是如此。
细分析王夫人对林黛玉的印象和态度,贾母是关键。
王夫人不满意婆婆贾母要促成宝黛姻缘的决定,不接受贾宝玉日后娶林黛玉的事实,她更支持薛宝钗嫁给儿子的金玉良姻。
从表面看,儿媳妇的“私心”对上婆婆的“私心”,双方不免“恨屋及乌”,林黛玉最初颇受此连累。
但另一方面,王夫人疏远甚至“讨厌”林黛玉的关键,还在于宝黛爱情的情难自禁,让她极度不满。
王夫人看待“宝黛爱情”,首先是恐惧。那个时代的男女爱情,被称为“丑祸”“不才之事”。一旦传扬出去就将身败名裂,家族蒙羞。
其次是悔恨。如果当初不将贾宝玉借元春送入大观园,如果林黛玉不来贾家……
王夫人坚决不想这种男女私情之事,竟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更不愿意承认儿子贾宝玉犯的错,只会将一切怨气撒在林黛玉身上。
别的不说,就说王夫人撵走晴雯,说她病西施,女儿痨,轻狂样儿……撵走时衣服都不给穿,死后又让赶紧火化“挫骨扬灰”……该是多大的恨!
晴为黛影,王夫人对晴雯的恨,就是作者表现她对林黛玉深恨的真正心思。
既然心中有怨怼,自然不会虚与委蛇,从称呼“大姑娘”,就体现出舅母王夫人对外甥女林黛玉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