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被叫做“光纤之父”、“宽带教父”。相比起其他“高高在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的科研成果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早年间,他还是个被嘲笑“异想天开”的“傻小子”。
诺贝尔奖自从建立以来,在普遍意义上看来,每年的获奖者都代表着各个领域中、各个时代中最顶尖的一批精英。
在诺贝尔奖还没有被政治影响的时候,获奖的科学家几乎都是对整个人类有显著的杰出贡献的,获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有着普世意义的。
因此,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在这个领域上的成就。
毕竟工业化比西方晚了那么多年,中国在诺贝尔奖的战场上并不成功,但获得了诺贝奖的中国人其实也并不少。
从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奖以来,一共有11个中国人获得过诺奖。其中,我们熟知的或许不多,例如杨振宁、莫言、屠呦呦。
杨振宁出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他是最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并且在获奖时,杨振宁还是中国国籍。
莫言和屠呦呦则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获奖时,国内还有声音说他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作品向西方投其所好,其实有失偏颇。
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之所以不那么被大众所知,其实基本都是因为国籍问题。
但是有这样一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不仅科研成果离我们普通人很近,更是直言自己是炎黄子孙。
这个人就是高锟,被叫做“光纤之父”、“宽带教父”。
相比起其他“高高在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的科研成果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但早年间,他还是个被嘲笑“异想天开”的“傻小子”。
高锟出生在1933年的江苏省金山县,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金山区。
他的家庭条件优越, 从小住在法租界,被父亲安排读上海世界学校,既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也学习英语、法语和外国文化。
加上身边很多外国同学,高锟也就有了当时大部分国人没有的世界视野。
1948年,高锟跟随父亲先后移居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后来考上了中国香港大学,毕业后独自远赴英国求学,从此一直在国外做科研,直到后来回到中国香港当中国香港大学的校长。
从高锟的经历里也可以看出,他的命运其实是跟随父亲走的,自己则是一心搞科研,相比起中国,当时的欧美地区的确有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锟转国籍的原因。
光纤技术是高锟坚持了很久的梦想。他博士就读于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后来也在这家公司的英国子公司当工程师,对通信行业的了解很深。
那时候他就设想过,用光纤来实现通讯。这在当时从技术上、思维上来说,都是石破天惊的。
因此,不仅其他的人嘲笑他不切实际,就连高锟的妻子也不相信他。
做光纤项目的时候,高锟经常加班到很晚,妻子不满意,高锟就解释说:“我在做一件未来会震惊世界的事情。”
妻子听完,讽刺道:“是吗?你会因为这件事得诺贝尔奖,是吗?”
高锟承受下家庭和外界的不理解,带着团队继续做光纤的研究。光纤的发展也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高锟的名字也在学界逐渐响亮了起来。
从1960年进入通信行业以来,一直到2009年,高锟先后成为了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员、耶鲁大学教授、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能够同时得到这么多国家的认可,一是说明了高锟科学上的成就是普世性的,二也说明了高锟科学家身份的纯粹,没有沾染其他的东西。
后来的事实,也说明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的认可是正确的。
2009年,高锟因为光纤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家,那时候世界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但光纤还没有普及,如今我们的家里有光纤网络,靠的正是高锟走出的第一步。
获得诺奖那年,高锟已经患了6年的老年痴呆症。
这6年里,他也没忘记过继续搞研究。除了这件事以外,他还记得其他的一些事情。
获得诺奖以后,很多国家,尤其是高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都想刻上高锟的名字,高锟坚持要刻汉字,并且对他们说:“我是炎黄子孙。”
2018年9月23日,高锟在中国香港病逝。他的名字或许在哪个国家都不是特别为人知,但作为一个还记得自己祖国的华人,获得了这样的成就,也值得被我们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