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羽威震中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杀个于禁,斩个庞德而已,为何就说威震中原?
熟悉三国历史的同学都了解,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击败并杀掉于禁,斩庞德以后威震中原,可能有的同学就会觉得奇怪,关羽不过就是杀了两个武将吗?为何就威震中原了?其实话糙理不糙,杀掉于禁和庞德确实不足以威震中原。
但是杀掉于禁和庞德带来的效果却非常震撼,这说明关羽极有可能打下襄樊,进而染指中原,所以当时曹操直接想到迁都,以避免关羽的锋芒。可见这些都是事实,并非是关羽粉的吹嘘之言。
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三国志》
当时关羽的前锋部队已经攻至颍川郡的郏县附近,严重威胁到了许都安危。汉末三国时期的郏县,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许都就是现在的许昌市,当年是汉献帝御驾所在之处。
郏县距离许都只有百余里。现代人从郏县到许都,开车差不多要个把小时。古代人骑马的速度会慢一点,我就拿现代人的电动车来比,也只要四个小时。试问,关羽的前锋杀到了郏县,而从郏县到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又只要四个小时,如果你是曹操,你实话实说,你怕不怕?
基于此情况,所以当曹仁提出撤出樊城的想法时,满宠当即提出反对。而他反对的理由非常现实: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在樊城挡住关羽,恐怕事后洪河(发源于伏牛山,淮河的支流)以南的地方都会丢!
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满宠传》
第二,魏国连遭惨败,全员士气低落,优质兵源紧张。从汉中之战到关羽北伐,我们来替曹操和他的魏国算一笔账:汉中之战,曹操损失了夏侯渊,兵力损失也是不计其数。后来曹操亲征也没打赢,退出汉中时又是仓皇而逃,部队损失严重。比如王平就率部投降了刘备。
襄樊之战,依据《华阳国志》记载,已知于禁七军约有三万人,关羽水淹七军,这三万多精锐就全报销了。围樊城之战,庞德又被斩(庞德兵败是在于禁兵败之后的事,庞德不归于禁管辖,而是归曹仁节制。《三国演义》中庞德归于禁节制是错误的历史),魏军肯定又损失了一些人马。
把这些七七八八的损失总的一算,曹操当时最少损失了七八万人,而且还都是精兵。纵然说,曹操家大业大,这点零碎损失他输得起。但是他的仇人也多啊。
比如说,辽东的公孙恭要不要防?那也是拥兵八万的军队阀;东南的孙权要不要防?东吴可是拥兵十几万的超军队阀。并且,刘备还在汉中虎视眈眈关中,他手上起码还有十三、四万精兵。曹操要不要防他?
另外当时北方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叛民,比如孙狼起义,这都不提了。把防御这些死敌的兵力全部扣除,可以看出曹操当时真的是没什么机动兵力。不然,他也不会让徐晃率新兵去救樊城。
(徐)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三国志·徐晃传》
徐晃到了樊城后,小挫关羽,在局部逆转了战局。但关羽有水军,他盘旋不退,徐晃拿他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曹操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想到了联络孙权偷袭南郡,再调防守孙权的张辽驰援樊城,这才算是彻底逆转了关羽威震华夏给他造成的颓势。
然而,让孙权偷袭荆州瓦解关羽的攻势,这无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把刘备的地盘送给孙权而已。这对志在一统的曹操来说,这是无可奈何之举,是下策,没什么好吹嘘的。
第三,曹操当时年纪大了,心态保守,这是导致关羽威震华夏的因素之一。关羽被杀于公元219年12月,曹操病死了公元220年3月15日。也就是说,关羽和曹操是前后脚见阎王,关羽死后没多久,曹操就病死了。
曹操年纪过大,会给曹魏政权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很显然的——就是政策偏保守。当时的曹操已经没有年轻时的那种冲劲和意志力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年迈的曹操有点听风就是雨,遇事畏首畏尾。
如果曹操再年轻个十岁,他或许就不会有迁都的念头,而是整军备战,亲自到前线跟关羽死磕到底。如此一来,或许就不会有关羽威震华夏的史籍记载了,而是曹孟德大战关云长的史籍记载。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当时的曹操就是年迈,就是保守。
听说关羽无敌,他立马就想跑(陈群劝阻了曹操)。而他的保守差一点就毁了“一强两弱”的局面。若是孙权不偷袭关羽,曹操大概率会退守河南,力保河北核心区域。刘备和孙权也会分别取关中和淮南,将豫、兖、青、徐四州变为拉锯区域。
如此一来,一强两弱的局面将被打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三足鼎立。只不过孙权打破了这种可能性,维持了一强两弱的旧格局。汉末三国时期,人口锐减,精锐兵力是稀缺资源。曹军先败于汉中,再败于樊城,死伤七八万人,这是非常巨大的损失。
此种情况下,关羽围攻樊城,前锋甚至直抵离许昌只有百余里的郏县,说他是威震华夏,一点都不过分。后来刘备兵败夷陵,也就死了四万多人,蜀汉差点亡国;曹休兵败石亭,也只是损失了数万人,结果魏攻吴的局面居然被逆转。从这两个案例可以倒推,关羽生擒于禁,击破庞德,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