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称帝一事,估计楚霸王一肚子气。就差那么一点点,自己就是皇帝了,连项姓后人都遗憾:祖上缺顶皇冠,我们这些后辈跟人吹牛皮都不带劲。
其实项羽早就在盘算称帝事宜。你们家小卖店开业,还得放串鞭炮,皇帝登基哪那么简单。咱得政治上合法,得有人劝进,还得定都、定国号、年号,还得建宫殿做龙袍,当然,后宫佳丽们也不能太寒碜吧。所以,需要时间准备,只可惜别人没给他空档期。有六个人很可恶,他们活生生耽误了楚霸王的帝业。
第一个是叔叔项梁。想当初叔侄俩从会稽起兵,一路风生水起,没怕过谁惧过谁,神来杀神佛来杀佛。造反么,讲的就是这个气势!
可是项梁“无事生非”,非要给自己找个婆婆,给放牛娃楚怀王当“小媳妇”。这下可倒好,替人家打工,还不如陈胜,想给自己加上什么头衔,就加什么头衔。
第二个是木头人楚怀王。
本来他就是项氏叔侄的“招魂幡”,用过了就可以被烧毁。没想到这家伙拿自己挺当回事,趁项梁战死,自以为翻身做主人,居然指手画脚起来。换任何一个人,项羽立马对他提枪就刺,可楚怀王是叔叔立的婆婆,“孙媳妇”有心没胆呐。项羽在心里默念了一万遍:你自觉点崩了吧!可惜二人根本心无灵犀,“招魂幡”就这么高傲地飘扬着。项羽忍无可忍,只好给他挪窝,帮他“崩”了。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被人踩住了尾巴。
汉二年四月,项羽才回到彭城,“时差”还没倒过来,五月份,田荣就反了。紧接着,十月份,刘邦就兵出汉中,并乘项羽不在家,抄了他的后路,攻克了彭城。连“国都”都丢了,估计做了一半的龙椅也被刘邦当柴火烧了。项羽只好延期计划,挽起袖子当清洁工。项羽根本没想到,老刘邦比“小强”还要强,自己被扯进了泥潭,拔不出身了。能不能改变计划?先称帝,再打刘邦多威风!恐怕也不行,老范头不同意。
第四个是碎嘴子范增。
通常认为,项羽与范增的矛盾,就是因为项羽过于自负,个人处理事件的方式差异而已。其实不然,范增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很可能与项羽存在尖锐矛盾。比如,当初拥立楚怀王,就是范增的主意。在范增的政治蓝图中,楚怀王不仅仅是旗帜,更是恢复战国宗法制社会的政治符号。项羽武夫一枚,根本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甚至他都无法与范增对等沟通。
楚怀王被谋害,恐怕是范增与项羽走向分裂的关键事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匆忙登基,范增一定不会答应。
第五个是墙头草各路反王。
有人曾经疑惑,诸侯王们都是项羽赐予的,他们为什么不力挺项羽,反而吃里扒外,支持了刘邦?其实各路反王从来没有感激过项羽,也没有几人真正投靠刘邦,他们只是有个人的小算盘。只是他们的小算盘,与项羽称帝相冲突而已。各路反王以战国时期六国王室后裔,和贵族后裔为主体,他们的政治目标只有一个:恢复到六国分裂状态,各玩各的。项羽称帝本质上是对秦帝国的继承,与他们分而治之的理想,形成本质冲突。所以,各路反王不会支持项羽称帝。他们支持刘邦吗?也不支持,所以一个个逐渐被灭掉了,楚汉争霸时,他们以“看狗咬狗”的心态,旁观刘项撕咬,谁占上风他们就声援谁。
第六个就是项羽自己。
说到底,项羽不能称帝还是要怪他自己。他自己犯了一连串低级错误,靠军事实力积累的资本,被自己低能的政治操作,一步步挥霍一空。比如,当初进入关中后,接受谏言,定都关中会怎样?刘邦还能出得了汉中吗?又比如分封诸侯的同时,剥夺或削弱他们的兵权有可能吗?当然可以,那时候各路反王的军事实力与项羽差距太大,满足他们的政治需求,换取兵权,是可以操作的。楚怀王一定要杀掉吗?留在身边当傀儡岂不更好?
总之,项羽自己太低能,他不配坐龙椅!可以不夸张地说,即便项羽当初想称帝,都一脸茫然,搞不清楚戴皇冠的流程。当时的客观环境,也不容许他称帝,也幸亏项羽没称帝,否则死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