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这是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两汉实行察举制,入仕的途径是举孝廉、茂才,这项制度虽然在起初能够发掘品德高尚的人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就形成了“官官相护”的局面。士族之间相互推举、联姻,士族阶级就此形成,一些世家大族逐渐成为把持官僚系统的“幕后黑手”。
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东汉中后期的顶级士族!袁氏崛起于东汉中后期,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或“四世五公”。
别看后来袁绍、袁术兄弟诛杀宦官,其实在东汉后期,袁家和宦官集团的关系非常亲密。汝南袁氏一族自汉末以来,为免宦党政争之害,一方面使偏房庶子袁赦净身进入禁省,官居中常侍;另一方面又使嫡传子弟袁隗、袁逢等从政于朝,位列三公。
这样一来,他们外有袁隗、袁逢以清流面孔而坐镇,内有袁赦以近宦之权而暗助,所以能做到“累世台司、富贵绵绵”。甚至在两次波及千百户名门世家的大规模“党锢之祸”中,袁氏一门也仍是安若磐石、毫发未损。
东汉朝廷的三股力量是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和官僚士族集团。外戚和宦官相互斗争,轮流执政是东汉政治的常态,而袁家最擅长的就是左右逢源,到了后期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就是和宦官集团相互勾结。他们这样做,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所以当汉末大乱之时,袁绍、袁术兄弟最先崛起!
颍川荀氏
颍川荀氏,是荀子的后代。荀氏士族的崛起开始于外戚梁冀时代的荀淑,东汉中期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李固,李膺就是他的弟子。荀淑的一生干了两件厉害的事情,一件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德行开了荀氏士族的头,一件是生了八个德才兼备的儿子,合起来称为“荀氏八龙”。
荀彧、荀攸、荀谌等荀氏子弟,是活跃在三国时期的颍川荀氏代表人物。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而荀氏则是颍川众多士族的代表之一。荀氏见于史籍记载者达一百多人,且在中央做文职高官的多,主要是一个士大夫官僚世家。荀氏的婚姻之家基本上属于高门大族,且与皇室联姻,绵延两晋,一直与皇室保持亲戚关系。
像颍川荀氏这样的高门大族,也有一些行为值得揣味。比如荀彧,当时他的父亲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父绲慕衡势,为彧娶之)。上面说了,袁家是和宦官勾结,荀氏也不得不和宦官搞好关系。
我们都知道荀彧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曹操也说荀彧是“吾之子房”。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荀彧的哥哥荀谌(chen)却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当天下局势尚未明朗之时,兄弟二人一个跟袁绍,一个跟曹操,不管是不是刻意为之,都是很稳妥的做法。
琅琊诸葛氏
诸葛家的事情大家就更为熟悉了,诸葛亮本身是蜀汉丞相,辅佐刘备开创了一片基业;诸葛亮的同胞兄长诸葛瑾却是东吴重臣,官至大将军,很受孙权信任,其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成为托孤重臣;他们的族弟诸葛诞,则是曹魏的征东大将军,镇守淮南。
诸葛三兄弟,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大家不要以为“狗”是贬低的意思,只是说诸葛诞比诸葛亮、诸葛瑾稍微差一点。其实诸葛瑾入仕东吴,也是因缘际会之下,当初避乱而到了江东,看上去好像不是有意为之,但结果却是兄弟二人分仕两国。
河内司马氏
司马懿的家族,更是把风险分担做到了极致。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东汉朝廷的大臣,历任洛阳令、京兆尹,曾举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但在汉末大乱之时,司马防老爷子却没有选择为曹操效力,因为人家是大汉的官,虽然现在看上去大汉不行了,但老爷子还是稳如泰山。
司马防自己没有站队曹操,却很早就安排自己长子司马朗成为曹操的幕僚。关于当初司马懿装病拒绝曹操的征辟,史书有各种各样的记载,但如果往深处分析,公元201年天下未定,人家司马家没必要把全部的赌注都押在曹操身上。而到了公元208年,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司马懿就顺利成章的进入了曹操的阵营。
后来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司马家又上演了一出“两家下注”。司马懿出任魏国太子曹丕之中庶子一职,而其弟司马孚则出任曹植之平原侯府的中庶子。他俩各为其主、各尽其忠。所以,在魏宫立嗣之争中,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最终胜出,其实都影响不了司马家族左右逢源之大局。
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士族。不论是哪个朝代,世家大族首先考虑的永远是家族利益。你们的王朝灭亡了,但只要我们家族依然能够做官,依然能够保持生生不息的传承,那就是最重要的。所以世家大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总是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家族的选择。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很深重的,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这和历史文化的沉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如何评价,那就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