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抗拒佛教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凌烟阁,这是李世民为了表彰为唐朝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们所建设的荣誉殿堂,里面摆放着二十四位唐朝功臣的画像,供世人以此为楷模而去努力追求。
而据说其中有两位功臣因为信佛与权势地位绝缘,导致李世民拒绝佛教,这李世民抗拒佛教的真相吗?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而抗拒佛教?
唐朝为什么会有凌烟阁?
其实无论哪朝哪代,对于功臣都有不同程度的赏赐,即使很多帝王为了自己的权位过河拆桥,可也是在封赐功臣多年以后的事情,并没有说初立功就被杀害的。
因此只要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古代帝王都会给予赏赐,最高能封亲王,最低也是有爵位的主。
但是还有一种赏赐也许比封亲王还要受欢迎,因为封了亲王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遭受帝王的猜疑,所以把功臣之名以及画像置于高阁,这种做法反更能够让人轻松地接受。
此种做法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例如汉宣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还有汉光武帝的云台十八将,这都是类似凌烟阁同一做法。
被李世民选中放进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都是为唐朝、为李世民的皇位立下功勋的重臣。
公元643年,李世民因为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陆续的有人病逝或者垂垂老矣,所以为了怀念和给功臣们一个历史性的表彰,就此在自己的皇宫内的太极殿旁边设立一个凌烟阁,命人把24位功臣的头像绘制成画像挂在此阁内。
这样既给世人做一个榜样,也给功臣后代一个瞻仰的机会,更是给自己的国家稳定注射一支强心剂。
哪两位凌烟阁功臣因佛失势
1,名声最低的功臣-张亮
张亮作为大名鼎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是与其他二十三位相比,特别是长孙无忌、魏徵、房玄龄、尉迟敬德等名传千古的功臣相比,张亮仿佛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但是这位看似默默无闻的张亮,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十六位,像侯君集、程知节、李勣、秦琼这些大名鼎鼎的功臣都排在他的后面,由此可见张亮此人并非如他名声一样简单。
张亮本是农民,因为隋朝末年的动乱时期,选择投靠了后来大名鼎鼎的瓦岗寨,凭借着会探听情报的能力。
在瓦岗寨当过骠骑大将军,后来跟随瓦岗寨一众归降大唐,之后两次担任刺史,但都因为敌军的进攻导致仓皇逃命,没有做出实际性的功绩。
后被房玄龄推荐给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把负责军队后勤的差事交给张亮,张亮做得非常到位,从而得到李世民信任,就赋予他重任,命令张亮暗中到洛阳等地招募能人异士为李世民所用,后被李建成一方抓获。
在严刑拷打之下,张亮威武不屈,没有透露任何消息,最后迫于秦王府的压力,李建成的手下只能释放张亮。
在玄武门政变后,张亮成为李世民手底下的大功臣之一,也因为他的死守秘密,让李世民特别看重,先是升任右卫将军、怀州总管,获封长平郡公。
此后又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光禄卿、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更是被封为郧国公,因此才被列入凌烟阁且排第十六。
在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三月,张亮因为收养500位义子以及勾结江湖术士的事情被人向李世民告发,而李世民当时正卧病在床,有些疑神疑鬼,在派人查验之后,直接下令把张亮给处死了。
对于张亮的真实死因,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说张亮被斩的半年前,在皇宫内被李世民因为信佛一事大肆批评了一顿。
所以张亮是因为信佛导致失去李世民的信任,因而加上收养大量义子和勾结术士,有造反之嫌疑,李世民当然是宁愿杀错不愿放过。
2,两朝重臣-萧瑀
位列凌烟阁第九的高位,萧瑀此人的出身与张亮有着天差地别,出身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兰陵萧氏一族,乃南北朝西梁国君第二子,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之同母弟,如此惊人背景,多数会是一位混吃等死的风流公子。
但是这位萧瑀是个有大才之人,而且审时度势,在李渊进京未称帝之前,立马就主动向李渊靠拢,被李渊所重用,唐朝开国时他就是宰相之一。
唐德四年更给自己增加平定王世充之功,所以在李世民上位之后,依然备受重用,官位再升一级。
但是此人虽有颇高才能,却妒贤嫉能,经常诋毁房玄龄等几位秦王府时期就跟随李世民的重臣,因此后来遭受李世民的厌恶,只是没有直接撸掉他而已。
但是,一个大臣即使功劳再大,之前再受重用,一旦皇帝不喜,即标志着离失势不远矣,所以他在张亮失去李世民信任之时,也被列入不信任的黑名单之中。
在《资治通鉴》记载张亮被李世民所说的那一幕,当时萧瑀也在边上听着,李世民对张亮说的是:“你既然这么信佛,为何不出家?还占着官位干嘛!”
这样不客气的言语不仅刺激到张亮的心灵,还把旁边站着的萧瑀给惊到了,因为萧瑀平时在家经常说经念佛,他以为李世民在含沙射影。
于是萧瑀立马就插话说自己要出家!本来他只是为了在李世民面前装逼而已,可是李世民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很自然地答应了,还对萧瑀说:“我知道你性情高雅,就不耽误你的好事了。”
听到这话,把萧瑀给整懵了,心里瞬间蹦出千万个草泥马,但是他没有“哑巴吃黄连”,反而厚着脸皮向李世民请求道:“臣刚才想了一会,还是不能出家。”正所谓君前无戏言!
萧瑀当着文武重臣的面,打了皇帝的脸面,李世民岂能饶过他!于是没过多久,李世民下诏,罗列了萧瑀的多种信佛的罪状,李世民说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是因为信佛而劳民伤财,最后导致亡国。
所以不应该信仰这些缥缈虚无之教义,还说萧瑀因私废公、正邪不分,接着解除萧瑀的爵位、把他贬到商州当刺史去了。
至此,李世民用两个功臣一死一贬的结果告诉文武百官,他李世民不喜欢佛教。
李世民为什么抗拒佛教
唐朝初期李渊和李世民俩父子都抵拒佛教,在公元626年,李渊还他下旨让大量僧侣还俗,同时还严格规定全国的寺庙数量:京师留寺三所,诸州各留一所,馀皆罢之。为什么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对佛教持抗拒的态度呢?
1,封建集权体制的需要
作为一个封建制度下的王朝,最先做的是中央集权,因此第一要务是统一思想,所以李世民需要一个符合自己集权统治的思想才行。
那么什么思想最符合?
当然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才符合中央集权制度,后面的司马家晋朝就因为搞分封制,把统一的局面给搞崩溃了,至此崩溃几百年,这几百年间中央集权制度是游离于世外的感觉。
因此唐朝李世民是绝不允许自己的王朝分崩离析的,所以要继续沿用儒家思想。
因为佛教的思想与提倡忠君孝亲的孔孟之道背道而驰,直接是与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体系产生了现实矛盾。因此,唐朝要吸取隋朝以前几百年的乱世教训,即刻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李世民对朝臣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
上所施、下所效,李世民作为一国帝王自己做领头羊的作用,身边的文武重臣就是做最先执行者的引导作用,因此张亮、萧瑀这两位凌烟阁功臣的信仰,是与唐朝初期的国策相悖,那李世民肯定会给他们选择相悖的结果!
从思想上统一全国,然后发布政令才能落地实施到位,才能让国家繁荣稳定地向前发展。
2,国家初建,百废待兴
即使历史上说隋朝留给唐朝很多粮食和物资等,但是唐朝的整个社会环境经历了隋朝末年的战火纷飞,依然需要休养生息和勤劳致富,而不是像南北朝时期一样还花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信仰佛教,这样刚刚获得政权的李唐天下就得进入新的灭亡状态!
因此,埋头苦干、一心求国家的发展,才是李世民最想看到的,例如唐朝后来的盛世阶段,后面的帝王也没有再阻止信仰佛教或者其他教派。
因为整个社会都发展起来了,同时唐朝的政策是开放和包容,所以需要换一个态度,反而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此之前,初建的唐朝,需要儒家思想作为指导,鞭策和引导全体唐朝人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李世民之所以抗拒佛教,也许心里并没有讨厌的意思,但是为了自己政权的发展需要,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从而统一思想,稳固皇权,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