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冯王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皇室发生一起离婚案,岐王赵颢与王妃冯氏不协,由神宗皇帝做主,判冯氏出家修道,与岐王赵颢分居,其实已经相当于离婚。
就是这起普通的亲王离婚案,牵动神宗、哲宗两朝朝局,涉及一个太后,两个皇帝,成为帝后之间争夺权力打压对方的利剑,起伏动荡足有二十年。
1,纵火案引起的离婚案
宋英宗赵曙与皇后高滔滔夫妻恩爱,一共生育四子四女,分别是宋神宗赵顼,吴荣王赵颢,润王赵颜(夭折),益端献王赵頵(早亡),德宁公主,宝安公主(早亡),寿康公主(与宝安双胞胎),舒国公主(夭折)。
其中老二赵颢,迎娶了真宗朝宰相(参知政事)冯拯的曾孙女为妻子,但是,这厮不喜欢正妻冯氏,虽然冯氏为他生育了嫡子赵孝骞,也没有得到丈夫的欢心,“失爱于王,屏居后阁者数年。”
夫妻两人在禁中就已经分居数年了。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赵颢所居住的宫殿失火,火势不大,随即就被扑灭了。
身为岐王正妻的冯氏听说了失火的事情,就派遣两个宫婢去探视岐王赵颢,怎么说,这也是冯氏身为嫡妻的好意吧!结果,赵颢看到两个宫婢,很不痛快的问她们来干啥?二个宫婢就说是王妃让我们来探视大王。
赵颢的奶妈一直都很讨厌冯王妃,就和他的两个宠妾一起污蔑是冯王妃纵火,赵颢大怒,命内知客严查这件事,对二个宫婢严刑拷打,这二个倒霉的宫婢受不了酷刑,被屈打成招说是冯王妃指使人纵火。
赵颢命人杖刑两个宫婢,他跑到老妈太后高滔滔那里去哭闹,已经29岁的岐王殿下说,这样歹毒的老婆,我是和她过不下去。皇太后高滔滔大怒,勒令神宗皇帝,必须把那个不识抬举的冯氏斩杀了。
身为皇弟的赵颢想休妻,但是,却没有通过皇帝哥哥去解决问题,反而跑去让亲妈出面,让亲妈去勒令他皇帝哥,试想,神宗皇帝的心情如何?
因为以往屡次受到来自亲妈的压力而不得不妥协的神宗皇帝对兄弟的举动非常讨厌,但又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愤怒,更也不愿意屈从他妈,神宗知道兄弟两口子不和睦,所以认为弟妹冯氏必定是被左右诬陷,是冤枉的。
因此,面对听信一面之词的老娘不问青红皂白咄咄逼人,神宗皇帝慢条斯理的说,冯氏好歹是出自公卿家的孩子,怎么能如此简单粗暴处置?等我审查之后再说吧!
遂命侍讲郑穆在皇城司重新审问两个宫婢,几日后查明,的确是诬告,又命翊善冯浩把事情来龙去脉记录下来,神宗皇帝把案件给太后妈讲明白,之后就召见冯王妃。
冯王妃接到诏命,吓坏了,就想自杀,神宗特别派使者去安慰弟媳妇说你没罪,不要害怕,并为冯氏指点迷津,让冯氏直接去后宫最大boss太皇太后曹氏宫中,曹氏就是宋仁宗继后,英宗嗣母,高滔滔的亲姨妈兼嗣婆婆。
从神宗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对他妈的了解,就不是讲理的人,所以,必须得找个能压制她的人,这个人就是太皇太后。
晚年脾气已经变的柔和的曹太皇太后也好言好语安慰无辜的冯氏,这时候,高滔滔和神宗来到太皇太后这里。
在已经知道儿媳妇是冤枉的情况下,高滔滔依旧不依不饶,看到儿媳妇就诘问她纵火案的事,冯王妃哭着磕头谢罪说她并没有纵火,又说自己是小家女,福气太薄,不足以匹配岐王殿下,乞求削发为尼。
看到都吓得自请出家的儿媳妇,恶毒婆婆高滔滔又满怀恶意的质问儿媳妇是否咒骂过儿子赵颢,冯氏也老实的说以往他们夫妻不睦时,曾经有咒骂的时候。
试问,哪一家的夫妻吵架时没有过咒骂?明智的婆婆都是对事不对人,高滔滔这样的恶婆婆则是,儿子是好的,儿媳妇都是坏的,拉偏架到极致,这样的婆婆不管古今,都是招人恨。
相比较高滔滔,身为大伯哥的神宗皇帝就比较有人情味,他并没有理睬老娘无理的要求,但为了维护皇室尊严,对待冯氏肯定不能像民间那样离婚了事,更不可能让他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神宗惩罚了赵颢的乳母以及两个宠妾,命人把冯王妃送到看管犯罪宗女宗妇的瑶华宫出家为道。
虽说冯氏为道,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披戴出家,神宗还给予提高月薪的待遇,并对冯氏说等岐王想通了,就会让他迎接冯氏。
至此,赵颢夫妻算是正式分居(离婚)。神宗皇帝在处理这起家庭纠纷时,已经尽可能的照顾冯氏,不然,按照他妈高滔滔的意思,那是要杀掉冯氏为儿子解恨呢!
高滔滔、赵颢母子对冯氏表现出来的杀意都毫不掩饰,连捧高滔滔臭脚的司马光看不下去,在字里行间中对高滔滔母子持不加隐晦的批评态度。
那为什么高滔滔在知道儿媳妇是冤枉的情况下,还要置儿媳妇于死地呢?真的是认为儿媳妇要害儿子吗?还是因为宠爱儿子对儿子不喜欢的女人加以打击?
其实很简单,高滔滔这个老虎婆只是为了爱子脱罪,免除赵颢被惩罚。在古代,焚烧宫殿是很严重的罪行,特别是宋代,因为宫殿失火,亲王受牵连被惩罚的有不少先例。
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就是因为居住的宫殿发生火灾,被亲爹认为是他发疯纵火,以此为借口废为庶人。赵元佐的幼弟赵元俨也因为宫室发生大火被降封端王,出居宫外去。
岐王赵颢当时也留居禁中,如果这次纵火案不找一个替罪羊,那赵颢也会像几位前辈亲王那样被降级并出居宫外就第。
不管是降级还是出居宫外,都不是赵颢母子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必须把屎盆子扣到冯氏头上,赵颢还落一个受害人的名声,这才是赵颢母子对冯氏不依不饶的真相。
神宗自然明白,也很无奈,总不能让无辜的冯氏做牺牲品,因此,赵颢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处罚,依旧留居禁中狐假虎威。
2,出外就第风波
高滔滔在四子之中,比较偏爱老二赵颢。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高滔滔不疼长子神宗,也没有多宠爱老幺赵頵,却很偏心老二赵颢,比较特别。
赵颢,初名仲糾,生于仁宗皇祐二年(1050),嘉祐七年(1062)八月初四,赵颢之父赵宗实被仁宗皇帝立为嗣子,正式成为大宋的皇子,并赐名赵曙,赵颢也摇身一变成为正牌皇孙。
嘉祐八年(1063)三月二十九,仁宗驾崩,四月初一,赵曙继位是为英宗。四月,十四岁的二皇子赵颢被封乐安郡公,八月封祁国公。
治平元年(1064)六月,晋封东阳郡王,和地长兄之颖王赵顼只差一级。当时就有大臣议论纷纷,认为赵颢和兄长之间的待遇差别太微小了,不能突出嫡长子的尊贵,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随即在八月,傅尧俞就上书为赵颢爵位待遇与赵顼差别太小而劝谏英宗。治平二年(1065),赵瞻也上书论赵颢爵位待遇应该和长兄赵顼有差别。面对朝臣的前仆后继,赵曙两口子并没有什么举措。
治平三年(1066),十七岁的赵颢出阁,但依旧留居禁中。次年(1067)正月,英宗驾崩,神宗继位,赵颢也从东阳郡王晋封昌王,九月的时候,以英宗升袝太庙,又被晋封岐王。
此时,赵颢的身份也从皇子变为皇弟,也结婚生子了,仍然在禁中居住。亲王出阁还留在禁中的,在宋朝并不是没有先例,太宗幼子赵元俨就在真宗继位后依旧留在禁中,但那是真宗皇帝愿意兄友弟恭。
你身为皇弟,好歹给哥哥表个态,可赵颢抱着他妈的大腿,根本没有乞外就第、再让他哥挽留走个过场的意思。
熙宁二年(1069),小官章辟光上书神宗,建议二位皇弟出外就第以避嫌。面对章辟光的上书,神宗皇帝还没有表态呢,身为皇太后的高滔滔就蛮横的大发雷霆,逼迫神宗处罚多事的章辟光。
神宗不愿意和老娘发生冲突,不得不贬谪章辟光表示让步妥协。王安石极力营救章辟光,免除他被贬斥岭南。
不想,王安石的对头吕诲又来攻击老王,并要求穷治章辟光,被老娘欺压的神宗皇帝很恼火,就罢黜吕诲御史中丞,出知邓州,以抒发心中的恶气。
3,神宗兄弟之间的暗涌
熙宁二年(1069)的时候,二十二岁的神宗还没有儿子呢,只有向皇后生育了嫡长女延禧公主,被神宗爱如珍宝。
因为一直无子,头顶还有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两座大山,神宗皇帝也没有强迫弟弟出外就第的借口和动力。
就在熙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后宫宋氏生育长子,但随即在闰十一月初六,没满月的大皇子就早殇。之后,后宫邢氏于熙宁四年(1071)五月二十一生育二皇子,可就在当月二十三,才三天的二皇子也早殇。
直到熙宁六年(1073)四月初一,宋氏又生下三皇子赵俊,次年(1074)正月初一,神宗皇帝为三儿子赐名赵俊,并授检校太尉、彰信军节度使,封永国公。
皇帝终于有超过一岁的皇子了,身为皇弟的赵颢就处于嫌疑之地了,你该避嫌了!熊迪!
王府官冯浩、郑雍就相继劝谏赵颢自请外出就第以避嫌,因此,在熙宁七年二月,赵颢才上奏请求出外就第。
古人也喜欢搞面子工程啊!神宗皇帝明明盼着这个弟弟滚出禁中,别老在他妈面前晃荡给他添堵。但是按照封建时代的惯例流程,还要对弟弟的上书表示挽留不同意,必须来个一二三,才算完事。
谁知道,上书一次的赵颢,接到哥哥的挽留,就哑火了,就不再上书请求出外,而是心安理得继续留居禁中。
神宗皇帝不由为之气结,你按游戏规则来不?咋能这么不识让呢?这才一次,你怎么能当真呢?不管心里多郁卒,神宗皇帝碍于蛮横的亲妈也不能强迫兄弟。
怎么把这个不识相的熊迪弄出去呢?
熙宁八年(1075)正月,发生了宗室赵世居案,被神宗定性为谋反大案,做为太祖后裔的赵世居被赐死,他的医官刘育凌迟。
因为刘育曾经谋求过赵颢王府的差事,赵颢不免有些瓜田李下说不清楚,如果遇到喜欢牵连的皇帝,赵颢是肯定跑不了的。
因此,在三月初四,刘育下狱后,四月十五日,识相的赵颢就再次上奏大哥乞赐外第,作出妥协退让的姿态,随即,四月二十一日,赵世居案就结案,神宗皇帝也赐予弟弟方团、玉带摆出兄友弟恭的姿态,赵颢就继续留居禁中。
4,神宗最后的强硬
赵世居案后四年,发生赵颢与王妃冯氏离婚案,兄弟之间的暗涌都被兄友弟恭完美的掩盖住,元丰三年(1080)神宗还晋封弟弟为雍王。
直到元丰六年(1083)五月十五,神宗皇帝下诏,要求二个弟弟出外就第,开始为弟弟们修建王府。神宗皇帝这次为何不顾及老娘,变的态度如此强硬呢?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神宗皇帝的健康问题。
元丰五年(1082)八月十一,神宗皇帝就因为生病不能御前后殿,取消了朝会和听政活动;一直到八月二十一,才恢复正常的朝会和听政活动,可以再次御殿。
但随即病情又恶化,九月初一,以皇帝不豫,罢朝三日,到了九月初四,神宗皇帝仍然无法上朝,只得再罢朝五日,已经严重到需要大臣祈福天地宗庙社稷的地步,甚至秋宴都参加不了,神宗皇帝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为自己的儿子排除潜在的威胁。
其二,是神宗皇帝对继承人的焦虑。
在元丰六年(1083)之前,神宗皇帝一共生育十一个儿子,却只有六个活到赐名,到元丰六年五月的时候,只有八岁的六皇子赵佣、一岁的九皇子赵佖、半岁的十一皇子赵佶三个儿子。
以当时北宋皇室的先例看,神宗这三个存活的儿子能不能长大,都在两可之间,真宗皇帝嫡长子周王九岁还夭折了呢,何况你这八岁、一岁、半岁的?因此,神宗皇帝不可避免的对继承人问题产生焦虑,没儿子焦虑,有儿子还焦虑,担心长不大啊!
所以,神宗皇帝必须把最大的威胁清除掉,目前对他儿子威胁最大的就是皇弟赵颢,神宗皇帝必须把赵颢从禁中清理出去,让他外出就第。
这就是神宗皇帝不顾及老娘态度变强硬的原因,甚至在元丰七年(1084)二月,不顾体面的公开下诏,要求快速完工修建的两座亲王府,并在三月份,让没有到出阁年龄的六皇子赵佣与群臣相见。
按照当时的情形,神宗皇帝应该赶紧立儿子为太子的,但毕竟他还年轻,才36岁,还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不会死吧?基于这种心理,神宗皇帝在元丰七年(1084)秋宴时突然中风后,仍没有立赵佣为太子明确储位人选。
最终,神宗皇帝也没有看到弟弟出外就第的那一天,就在元丰八年(1085)三月初五驾崩。
5,睚眦必报的高滔滔
神宗皇帝驾崩,六皇子赵佣即位,是为哲宗,由祖母高滔滔临朝,赵颢的好日子来了,晋封扬王,赐赞拜不名。
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在元祐元年(1086),高滔滔命赵颢出外就第,还亲自携带哲宗皇帝临幸赵颢的王府,以示恩宠。
元祐二年(1087)五月十二,是神宗丧期结束的日子。六月初一,群臣上表乞举乐,高滔滔不同意,此后群臣连续上表五次,才允许举乐,表示先帝的丧期结束。
就在这期间,六月初六,高滔滔下诏,命和二儿子赵颢离婚的前王妃冯氏入道:“扬王颢妻崇国夫人冯氏先送瑶华宫入道,宜特赐法名守冲,仍赐紫衣,号希真凝寂大师”。
睚眦必报的高滔滔因为对大儿子神宗的不满,把七年前的事又翻出来折腾,表示之前儿媳妇冯氏在元丰二年居住瑶华宫的时候就已经出家了,现在只是把出家的手续办理一下,赐予法名、紫衣、法号。
前面已经说过,冯氏只是在瑶华宫居住,并没有披戴出家,还被神宗提高月薪,如今高滔滔大权在握,推翻儿子的裁定,强令冯氏出家,并把月薪减半。
这人的心态得多恶啊!儿子的丧期才结束,就在这个敏感的时间段宣布对前儿媳妇的处罚,关键这个儿媳妇还是冤枉的,依旧不管不顾,只为了宣告自己的权威和对儿子的否定,以及发泄对儿子的不满情绪,这样的人居然还被吹嘘成女中尧舜,女中尧舜真是烂大街啊!
对于冯氏当时没有老实做替罪羊,高滔滔对这个前儿媳厌恶至极,这种厌恶甚至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退。
因为冯氏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就是公卿家子,所以高滔滔在给哲宗皇帝立后的时侯,公开说不选择贵戚家子,“政恐其骄,骄即难教”,最终选择了出身小户的孟相为哲宗后。
前妻被逼出家,赵颢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元祐三年(1088)八月,改封徐王,因为老娘执政,对赵颢的王府官大肆提拔,所有出自徐王府的官员,都被称为徐邸官。
元祐七年(1092)八月,赐赵颢可以剑履上殿。对于祖母的爱子,哲宗皇帝从来都是礼遇有加,一点都不怠慢。
6,来自哲宗皇帝的反击
元祐八年(1093)九月初三,高滔滔终于死了,哲宗皇帝亲政,才开始贬黜徐邸官,让他们远离中枢,但依旧在正式场合对赵颢恩遇有加。元祐九年(1094)三月,高滔滔升袝太庙时,赵颢还得以徙封冀王,并在次年(1095)九月赐入朝不趋,十月晋封楚王。
绍圣二年(1095)十一月三十,是高滔滔丧期结束的日期,就在丧期结束前的十一月十一日,哲宗皇帝下诏宣布,“瑶华宫希真凝寂太师冯守冲复封崇国夫人”。
写到这里真的笑了,哲宗也是睚眦必报啊!和他祖母是真祖孙俩,对父亲饱含孺慕之思的哲宗,反感否定他爹的人和事,故意选择在祖母丧期结束前后几天中,让被逼出家的前二婶冯氏还俗,并复封崇国夫人。
哲宗这不单单是对祖母否定父亲的反击,还是震慑、警告二叔赵颢,虽然冯氏没有离开瑶华宫回到王府,也够恶心赵颢了,此刻求赵颢的心理阴影。
虽然哲宗皇帝表面对二叔很礼遇,但随着徐邸官的贬黜可以看出哲宗皇帝对赵颢的警惕。赵颢的女婿,在元祐年间受到宠遇和优待的石澈,也被哲宗皇帝猜忌,不允许他担任领兵的武官——京城东面巡检。
绍圣三年(1096)九月二十五,赵颢薨,年46岁,追封燕王,赐谥荣,哲宗皇帝四次临奠,并辍朝五日,葬礼规格大概是北宋亲王中最高的。
九月二十八,赵颢的儿子赵孝骞在他爹的遗表中夹带私货,请求让恢复封号的老娘冯氏回王府生活,得到哲宗的允许。
如果按照赵颢的本意,打死他都不会上那道遗表,他对前妻毫无感情,当初恨不得弄死冯氏,怎么可能在临死了请求皇帝让冯氏回来,这也是儿子赵孝骞对生母的一片孝心吧!
在瑶华宫居住了十八年的冯氏终于还俗归家,次年、绍圣四年(1097)二月初一,哲宗皇帝又下诏恢复冯氏之前被降低的待遇:“诏故燕王崇国夫人请给依旧全支。以昨在瑶华宫减半支给,故有是诏。”
7,狗血的结局
被渣男、恶婆婆联手欺负的苦媳妇,总算苦尽甘来,可以跟着儿子享清福,来个完美大结局了?
然而,历史就是如此狗血,回府四年的冯王妃,在年过半百的时候,和她位下的使臣刘靖有私情,就是说冯氏她老人家追求夕阳情出墙了,赠送给前夫赵颢一片青青草原!
这实在太打皇帝的脸面了,哲宗皇帝当时的心情大概也是无以言表,下诏命冯氏再次出家,号守真大师,重去瑶华宫住着吧!赵孝骞也受老娘的牵连被贬官,从崇信军节度留后降为莱州防御使,时为元符二年(1099)九月。
“诏故熙王子崇信军留后孝骞降授莱州防御使,以母崇国夫人冯氏与本位使臣刘靖乱,送瑶华宫,号守真大师,故有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