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诸侯讨伐董卓,为什么宗室重臣不在其列?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共计十一路诸侯,在酸枣会盟,共讨董卓。但是细心的朋友们应该会发现,其中姓刘的只有一个,就是兖州刺史刘岱。而且,刘岱能成为兖州刺史,更多的是依赖“袁家故吏”的身份,而不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宗室重臣。
讨董联盟
其实东汉末年,真正有实力的宗室,是这五位——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扬州牧刘繇和陈王刘宠,但是他们都没有参加讨董联盟。那么,为什么这些正牌的宗室重臣,在讨伐国贼的过程中还没有这些臣子积极呢?其实这个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刘表
首先,这几位的根据地大都远离中央。幽州地处大汉王朝最北方,益州、荆州、扬州在南方一字排开,他们的领地都远离会盟的地点——酸枣(今河南新乡延津县一带)。而参加会盟的十一路诸侯,领地大都在冀州、兖州、豫州、青州等地,距离很近。而且远离中央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道路不通畅,最典型的就是益州牧刘焉,他说道路被张鲁阻断可不是在推诿责任,他是真的过不去。
刘繇
其次,这几位也都很忙。领地地处边陲,所以百姓多不服王化,就容易有各种各样的事儿。幽州地处北部边陲,当时匈奴人、乌丸人、鲜卑人轮流上门问候刘虞的全家,他自顾不暇,哪里有时间去凑这个热闹。刘表就更惨了,他能当上荆州刺史,就是孙坚去参加会盟的路上宰了前任的荆州刺史王叡,此时的刘表刚得到任命还没几天,都到不了自己的办公室,只能在宜城联络蒯良、蒯越和蔡瑁,想办法正式上任呢。扬州境内的山越人民从春秋战国时代就没消停过,刘繇此时正在跟山越相亲相爱。刘焉也要和地头蛇们勾心斗角,这几位都是腾不开手的主儿。只有陈王刘宠内部稍微消停点,其他人是真的没时间去打董卓。
刘虞
最后,讨董联盟虽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其实都是地方军阀们为了利益结成的同盟。讨董是真,救汉则未必。其实这十一路诸侯,主要是两部分组成——何进旧部、袁氏故吏。袁绍本来就是何进旧部的重要成员,又是袁氏的继承人,所以整合了这两部分的势力,成为盟主。但实际上,他们讨董并不是因为董卓废帝,而是因为董卓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宗室重臣们未必愿意和他们一起去讨董。比如刘宠就率领军队屯驻在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时刻准备去找董卓的麻烦,却并不参加同盟。
刘宠
而袁绍和他的跟班们也未必希望他们参与进来。袁绍四世三公的家世足够显赫,但和宗室重臣比起来就有点不够看了,本来人家级别就高,又是汉室宗亲,如果这五位随便来一个,盟主谁来当?真要是打赢了,利益怎么分配?所以,各自安好,对诸侯和宗室来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所以大家默契的选择了不往一块儿凑。
刘焉
汉朝风雨飘摇之际,有些宗室也是各怀鬼胎的,比如刘焉,就是为了避祸才要求当州牧外派地方的,本来他挑的地方是交州(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但是听说益州有天子气,就又要求换到益州,从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指望他给东汉朝廷效力是不靠谱的。
总而言之,当时的宗室重臣们本就分身乏术,自身也没有很强的积极性去讨伐董卓,所以讨董联盟中才没有宗室重臣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