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广真的是自杀的吗?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提起来李广,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不仅仅是因为那句李广难封,还有关于他的各种诗句和文章,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但李广的出名,更主要是因为他的遗憾人生,那就是他一生虽然是战功显赫,威名远播,但最终还是未能封侯,这成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凭吊的对象。
李广难封,这件事严格来说,不是有人要跟他过不去,也没有小人从中作梗,而是他的军功一直达不到封侯的标准。
军功之所以达不到封侯的标准,纯粹是因为运气的问题,李广年轻的时候,常年驻守的塞外,防御匈奴,经常打胜仗。
但这种胜仗都是防御性的,而且当时汉朝的国策,也是以修养生息为主,所以尽管李广多次用高超的武艺和指挥技巧,打败过匈奴,但就杀敌人数和指挥军队的数量而言,都是非常小的,毕竟李广手底下都是一些以守城为目的的将士。
等到汉武帝时代,汉朝的底气足了,汉武帝准备向匈奴开战了,这个时候的李广却已经老了,但老将军不减当年之勇,虽然多次出战,但从来没有作为一支军队的主帅,来和敌人硬钢,而且运气每次都是十分不好。
这对于李广来说,或许就是命,但是李广却从来不认命,他最后一次主动请命远征匈奴,但是他已经是六十多岁了,但最后一次却依然是运气极差,没有功劳。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李广的形象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但偏偏事情的最终结局不是这样的,因为李广最终是自杀身亡。
李广最后一次自杀身亡,就在最后一次远征中,当时李广带领的一支军队迷了路,后来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之后,作为主帅的卫青,派人过来让李广说明一下情况。
结果卫青就自杀了,这件事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李广迷路,这件事顶多也就是个失误,怎么着也用不着去死呀,李广这种心态,算是畏罪自杀吗?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回到当时的社会,李广肯定不是畏罪自杀,因为迷了路怎么着也不至于到处死这一步。
李广自杀,其实是先秦一个非常重要的贵族特征,那就是不能受辱,尊严是贵族最为看重的东西,为了尊严和荣耀,甚至都可以丢掉性命。
关于这一点,著名的两桃杀三士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个故事看起来简单,但很多人第一次看,都觉得是一头雾水。
故事很简单,春秋时,齐国有三个大将,他们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国君齐景公想要除掉他们,于是就在庆功宴会上先后叫了他们三个人,但案板上只有两个桃子。
先到的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功劳大,于是一个人拿了一个桃,最后来的那个人,一看自己没有桃,就和他们论起军功来。
结果先拿到桃子的两个人自认为羞愧不已,直接自杀了,最后那个人感到自己不应该这样,也自杀了,简单的故事,却看得人一头雾水,就这?
是的,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里,早就没有贵族的存在了,贵族有一套自己的行事规则和行为逻辑,他们非常重视礼仪,重视荣誉,这个故事的核心就在于,但贵族觉的自己受辱了之后,只有拔剑自刎才被认为是符合贵族风范的一种策略,也就是说贵族是不愿意接受屈辱的。
严格来说,社会制度层面的贵族,从秦朝之后就没有了,但西周八百年形成的固定思维惯性还是有的,尤其是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大将李信,这种世家子弟,在骨子里还是有贵族的那一套做派的。
所以李广面对前来质问他的人,说了句,自己不愿意受到刀笔吏的屈辱,于是就自杀了,这里面的逻辑就在于,贵族必须保持体面,不能接受屈辱的事情。
放到今天很难理解,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那是普通人的想法,当年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也是绝食自杀的,原因也是不愿意接受屈辱。
而这种独立的贵族气质,自从汉武帝不管的高压之下,就基本上绝迹了,武帝之后皇权之下无贵族,而李广也成了严格意义上,最后的贵族,他的精神,就是贵族的最后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