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的突然去世真的和慈禧有关吗?慈安太后的真正死因是什么?接下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当年并成为两宫太后,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太后一般只会有一个。但是后世更为出名的很明显是慈禧太后,慈禧把持朝政,对国家大事更是有决策的权力,却从来不见慈安的身影,因为慈安在很早的时候就死了。难免会有人猜测,慈安的死会不会是慈禧造成的,那么今天就来揭秘看看慈安的死到底和慈禧有没有关系?
慈安太后暴亡之谜是清廷的又一谜案,由于慈安太后去世极为突然,加之其去世后慈禧获利最大,故野史将其暴毙的责任加在了慈禧身上。不过慈禧害死慈安之说大多见于野史,其实并不可信,而根据慈安和慈禧交往三十多年的情况和《翁同龢日记》记载推测,慈禧害死慈安的可能性极低,慈安应当是死于脑血管疾病。
慈禧害死慈安之说大多见于野史,可信度不高
关于慈禧害死慈安,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慈禧逼死慈安,其二则说慈禧毒死慈安。但两种说法均来自于民间野史记载,可信度并不高。
1、逼死慈安说。这种说法来源于《清稗类钞》,根据其中所载,咸丰帝死后,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但慈禧权力欲极重,而慈安却少闻外事,并不与其争权,因此前期双方相安无事。但在光绪七年初,慈禧患病,卧床不起,不能管理政事,因而这段时期内的朝政主要由慈安负责,这令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导致慈安气愤异常,但因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2、毒死慈安说。这种说法则来源于《崇陵传信录》,根据记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由于深知慈禧权力欲望极重,因而为慈安留下一份遗诏,要其监视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了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遗诏烧毁。而阴险毒辣的慈禧虽然表面对慈安感激不尽,但实际上却已经暗起杀机。因此,不久后便借向慈安进献点心的机会,在点心中暗下毒药,将其毒死。
这两种说法虽然都有出处,且记载的均较为详细,前因后果倒也令人信服。但却未免有些太过真实,毕竟这种宫廷秘闻外人是不可能知之详细的,例如遗诏内容、烧毁遗诏这种事情。再加上均是民间野史所载,极有可能是天马行空推测而来,因此可信度极低。
慈安的真正死因,或许是死于脑血管疾病
对于慈安之死,《翁同龢日记》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与野史比起来,《翁同龢日记》的可靠性就要大很多了。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发病于光绪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这一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而且在慈安太后死后,翁同龢还记下了其脉案、药房和病情,大致可以从中了解到慈安发病的过程“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
现代中医专家根据记载的病情特点和临床表现,推测判断慈安多般死于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与《翁同龢日记》中记载的“类风痫甚重”相吻合。
而且,慈安太后的脑血管疾病极有可能是旧疾,《翁同龢日记》中还曾记录了慈安太后的两次病史。
第一次是在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慈安二十六岁时,“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此次犯病共计二十四天,而根据有类肝厥,不能言语”的表现,依据现代医学解释,应当属于中风前兆,不过病症较轻,加之慈安年轻,因此恢复较快。
第二次则是在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时慈安三十三岁,“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传医进枳实、莱菔子”,这其中说的“厥逆”依然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发,不过由于及时治疗,因此没有造成后遗症。
从《翁同龢日记》的记载来看,慈安太后应当有脑血管疾病的病史,而根据《述庵秘录》记载,慈安太后发病前一天“两颊微赤”,已经是高血压的表现,再加上病发突然且迅疾,最终诱发脑中风,甚至是脑出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