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66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刘邦能够在秦末的大起义之中,成为最后的王者,其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汉朝建立后,刘邦为了巩固皇权,开始了扫除所有异姓诸侯王的征程。由此可见,刘邦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和预见能力是非常强悍的。所以,刘邦生前为了保全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的生命,还是做了很多安排的。
戚夫人因为年轻漂亮,能歌善舞,逐渐得到了刘邦的宠爱,并生下了儿子刘如意。不但戚夫人自己得到刘邦的宠爱,其子刘如意长得酷似刘邦,而且聪明伶俐,同样得到了刘邦的疼爱。
戚夫人因为母子两人越来越受刘邦宠爱,野心开始膨胀,竟然要刘邦改立太子。刘邦在经常哭哭啼啼哀求的戚夫人面前,最终没能坚持下来,动了废太子的念头。此举当然会遭到吕后和众朝臣的反对。而吕后又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请来了“商山四皓”来教导太子刘盈。刘邦看到了站在太子刘盈身后的“商山四皓”,才突然醒悟过来。
刘邦很快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但刘邦同时也想到了,这次改立太子事件,吕雉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戚夫人、刘如意母子危险了。于是,刘邦为了保住戚夫人母子,开始着手安排。
第一个安排,刘邦立年仅十岁的刘如意为赵王,并及早让赵王就藩封国。汉朝的藩王是可以有自己的王府幕僚,以及招募必要的护卫军队的。景帝时期,吴王刘濞能够发动七国之乱,就是因为既有钱,又有兵。刘如意同样可以在赵国培植自己的势力,如果吕雉要杀他,至少还有拼死一搏的机会。
第二个安排,刘邦派曾经极力维护太子刘盈,拒不奉诏改立太子的御史周昌,前往赵国担任相国。周昌是一个正直的人,素为群臣所敬畏,同时,又对刘盈和吕后有恩,所以,在刘邦看来,周昌一定会极力维护赵王刘如意,而吕后也不会过于难为周昌。这等于是给赵王刘如意加上了双保险。
第三个安排,刘邦知道刘盈天性善良仁厚,预料到刘盈不会轻易挑起宗室内斗,肆意杀戮,所以,刘邦亲自给刘盈写了一封信,嘱托刘盈,众多兄弟中,只有刘如意年幼,让刘盈一定要照顾好刘如意母子。刘盈善良、孝顺,自然听从了刘邦的嘱托。
第四个安排,刘邦听闻樊哙和吕后结党,说是等到刘邦死后,樊哙就会带兵杀死包括戚夫人、刘如意在内的所有潜在威胁。这让刘邦很愤怒,立刻派陈平和周勃带着诏书,去军中斩杀樊哙。当然,陈平是个聪明人,早已经看出刘邦即将病逝,而吕后必将掌权,所以,并没有杀樊哙。
看完刘邦的这四个安排,至少可以知道,刘如意的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前面也说了,汉代藩王是有封国军队的兵权的,所以,只要刘如意在封国安然无恙,吕后是不敢轻易杀戚夫人的,否则,藩王叛乱,是可以预见到的结果。因此,只要刘如意在封国安然无恙,戚夫人也是可以保命的。
那为什么戚夫人和刘如意最后还是死了呢?戚夫人除了长得漂亮,能歌善舞,会讨男人欢心之外,政治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只能说戚夫人是自己作死的。
戚夫人因为野心膨胀,让吕后产生了怨恨。在刘邦的安排下,如果戚夫人可以低调点,应该还是可以保命的。这一点,从刘邦死后,吕后对待戚夫人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吕后对待刘邦宠幸的妃子,统统都是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已。因为吕后如果全部杀了她们,她们的儿子可不是一个两个,联合起来造反的话,吕雉也比较难以应付。
吕后对待戚夫人,同样是囚禁,最多就是让戚夫人一天从早到晚的干些体力活,在永巷舂米罢了。戚夫人此时就应该认怂,她却偏偏不认,还做歌一首:“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戚夫人过的当然不好,但相比被做成人彘,还是要好多了吧。她的儿子还那么小,自保都难,还如何救得了她。如果她是一个明白的人,就应该默默忍受下来,等待刘如意长大。那时候,刘盈的位子也稳了,再请求放她去儿子的封国就行了。也许,吕雉因为地位已稳,真有可能放她一马。
吕后自然也很明白刘如意才是关键,所以,几次三番地派使者调赵王入京。这时候,刘邦派去的国相周昌派上了用场,周昌三番五次的拒绝吕后派来的使者。气的吕后把周昌调离了赵国相的位置,叫到京城,大骂了一顿。当然,吕后并非完全无情之人,除了骂一顿之外,并没有再难为周昌。而刘如意没有了替他挡箭的人,加上年龄较小,就乖乖地随吕后的使者进了京城。
刘邦还曾托付刘盈照顾刘如意,刘盈忠实地执行了刘邦的安排。惠帝日日将刘如意带在身边,哪怕是睡觉都形影不离。可是,刘如意年龄太小,贪睡,刘盈早起外出射猎,被吕后抓住机会,派人鸩杀了刘如意。
刘如意一死,戚夫人的依靠彻底没了,很快被吕后砍断了手脚,挖去了眼睛,烧坏了耳朵,毒哑了嗓子,做成人彘,扔进了猪圈,悲惨的死去。
了解了戚夫人被吕后所杀的整个过程,就不难知道,刘邦还是考虑到了戚夫人在其死后会面临的生死劫,也做了安排。只要刘如意坚持留在封国,拒不入京,那母子两人都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实在是戚夫人的斗争能力太差,没有嘱托儿子一定要待在封国,哪里都不要去。而刘如意又太小,没有了周昌做主心骨,就没了自己的主意。刘邦再厉害,到这里也没办法了,毕竟他也不敢轻易杀吕后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