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齐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作为周天子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齐国也是最先富强起来的,齐桓公在诸侯中第一个称霸,并且九合诸侯,可谓风头一时无两,远远不是后来崛起的两个“爆发户”秦楚所能比拟的,可惜的是,齐国在维持了数十年的霸权之后,迅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以至于连国都被田氏夺了。
吊诡的是,“田齐”很快就走在了“姜齐”的老路上,在齐湣王妄图称帝之后,国势迅速以不可逆转的态势由盛转衰,等到被秦国攻灭之时,竟然连像样的仗都没打过,可谓窝囊之极。
资格老,实力强的齐国,为何会凄凉收场呢?
影响最终结局的因素很多,不过,笔者以为,最关键的因素是齐国的地理位置,处在一个既不适合扩张,也无法进行有效防御的地区。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说齐国的地理位置不适合扩张。
姜尚被封之初,齐国处在东夷的包围之中,由于后者处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组织比较原始的状态,故而迅速被齐人征服、吞并。然而,当齐国把领地向东扩张到大海之后,地理位置上的限制便立刻显现出来了。
齐国的南部,与其领土接壤的是鲁国,乃是周公的封地,属于周王室的直系,无论是资历、地位,还是重要性,都高于齐,是周王室政权在东方的延伸。而在随后的数百年内,鲁国更是典型的周朝礼制和保存者和实施者,处在道德的高地。齐鲁两国虽然有相当长的时间内相互攻伐,但从齐国的立场上,兼并鲁国是绝对不会轻易尝试的。
南部不行,西边怎么样呢?西边是晋国,春秋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晋国有多强?“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号称万乘之国,独霸中原,三家分晋之前,晋国与周边的三大强国,秦、楚、齐悉数交过手,胜多败少。即便是分成韩赵魏三国之后,单独一个魏国都能打进了函谷关,迫使秦王断了东进的念头,转而经营西、南,而战国后期,基本上是赵国死扛秦国几十年,你想有多厉害!
往北发展?想都不用想,别说有个燕国卡在哪里,就算是全部为无主之地,那些游牧民该如何征服?秦国、晋国北部都跟游牧民接壤,可有哪个真正搞定了他们?
对比一下,同为强国的晋、楚、秦三国,晋国立国之初,东西两个方向上分别是秦国和齐国,有扩张的限制,但南北两个方向上有相当大的战略空间,故而迅速向南扩张,直到与向北扩张的楚国爆发冲突才止步于此。不过,到了这时候,人口最密集、土地最肥沃的中原已经全部在晋国的掌握之中,确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
楚国被封在长江和汉水流域,东西南北都是大片的蛮荒之地,可以肆意扩张,以至于连楚王都自认为是蛮夷——《史记·楚世家》: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秦国就不用说了,南面的巴蜀,西边的犬戎和北面的戎狄,都是可以征讨、扩张的方向,当然,向北最难,基本放弃,故而在稳定了西南之后,挥师东进,此时,周王室的恰到好处的东迁了,让出了扩张的道理。
也就是说,齐国疆域稳定之后的扩张,必须与诸侯国真刀实枪的硬干,由于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想吞并个小国都不容易,一不小心就引发了联军干涉,可谓事倍功半。例如,公元前555年,齐国伐鲁,晋国联合十二个诸侯国上前群殴,大败齐军。
秦晋楚三国,扩张的对象都是蛮夷,一般不会引发其他国家的干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直观的结果是,齐国的疆域和人口远逊于前面的三国。
再来看看齐国的战略防御问题。
齐国境内基本上都是低矮的丘陵和平原,黄河从中间流过,且已经属于入海之前的下游,水流平缓。泰山虽然有点高度,但基本上是沿着黄河平行的山系,又不在边境线上,无法借助其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如此一来,除了东边的大海之外,其他三个方向上都没有大江大河和高山形成的天然屏障,属于无险可守,很容易被敌方的重兵集团击穿到底——燕将乐毅之所以差点将齐国灭亡掉,齐国地形不利于防御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个既不适合扩张,又难以防守的国家,唯一的指望是统治阶层的能力了,可是长达八百年的时间,怎么可能不出内乱,不出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