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真的让蜀汉人民饭都吃不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部分网友宣称,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北伐导致蜀汉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他们甚至还列出了《三国志》原文依据:经其野,民有菜色。《三国志》中,的确记载了这句话,但是把这句话用在诸葛亮身上的人,就是明显的张冠李戴了。
这是东吴使者薛珝奉命出使蜀汉回国以后,向吴主孙休汇报蜀汉的情况时说的,全句如下:
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三国志
薛珝出使蜀汉的时间是在公元261年,此时距离诸葛亮病逝已经27年了,距离蜀汉灭亡还差两年,此时已经是蜀汉末期,宦官黄皓把持朝政,大将军姜维请求斩杀黄皓,却被后主拒绝,无可奈何屯田避祸,可是,这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难道蜀汉此时的处境需要已经病逝接近三十年的诸葛亮背锅吗?
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经济并未受到多大影响,经济水平实际上一直保持着高水平。即使在北伐曹魏期间,也没有忽略经济建设,他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都江堰,制定的一套都江堰维护方案沿用千年,这极大促进了蜀汉农业的发展。
有人会质疑说,诸葛亮北伐不是经常缺粮吗?蜀汉农业如果真的像你吹的那么厉害,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却缺粮?
实际上诸葛亮五次北伐,因为缺乏粮草而撤退的只有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是为了策应东吴,吸引魏军回援,本来就没携带多少粮草。
第四次北伐,则是因为天降大雨连绵不断,导致运输粮草的通道断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汉并不是缺粮,而是粮草运输艰难。
在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以后,最后一次北伐蜀汉已经不缺粮草了,诸葛亮还大力扶持蜀汉纺织业的发展,蜀汉家家户户都生产蜀锦,蜀锦畅销海内外,魏吴两国朝廷恩赐臣子都用的蜀锦,蜀锦的畅销,使得蜀汉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魏吴两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入蜀汉,成为诸葛亮与仰仗的决敌人之资本。
通过平定南中地区,又使得来自南中地区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史称"军资本所出,国以富饶"。晋人袁华评价诸葛亮治理蜀汉:“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廩实,器械利,蓄积饶。”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存在一定的争议,说他军事能力强,却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终其一生连长安都没能打下来。说他军事能力不强,却曾打得司马懿丢盔卸甲,"畏蜀如虎",成为武庙十哲之一。毕竟陈寿也指出: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为干,优于将略,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
但是,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则是毋庸置疑的,陈寿虽然对诸葛亮军事评价不高,对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贾诩称"诸葛亮善治国",刘烨称"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可见,无论是本国人还是敌国人,对诸葛亮治理国家都赋予了高度评价,以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在北伐的同时维持蜀汉的经济水平并不难。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诸葛亮时期,蜀汉做到了"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蜀汉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高,民众不可能能够做到这几点,而且在诸葛亮死后多年,蜀汉百姓都十分怀念诸葛亮。
假如诸葛亮使得蜀汉民生凋零,百姓为何如此怀念他?因此,诸葛亮北伐并没有影响蜀汉经济。
参考文献: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