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宫廷题材电视剧的朋友们肯定都很熟悉皇帝的生活,锦衣玉食,琼浆玉露,随便一个洗脸盆都得镀个金。当时的普通人,做梦都是以后当上大官或者赚大钱,要是你有功劳,皇帝动不动就赏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绫罗绸缎万匹”听起来就不得了,黄金千两不得几千万人民币,那我们去古代赚钱不是发财了?事实真的如此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的货币。银两是最常用的货币之一,它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因为它以“两”为单位,所以银子也叫银两。发展到清朝时期,有2种银两,一种是“实”的,一种是“虚”的。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比如真的银锭;“虚”银两是拿来记账的货币,虽然含有银,但是没有实物,要真的付钱的时候再折算成银元,一直持续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两才退出了历史长河。
因为古代的货币还有其他的,比如铜钱和黄金,那时候没有固定的换算方法,每个朝代都在变化。而且古代的计量单位还和现在不一样,所以我们以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为例。
根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15年时期的粮食价格是平均每仓石计银1两4钱6分,换算如下:1石=100斤=70公斤,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以得出1两白银约等于170元,1枚铜钱约等于0.2元。
因为白银的价格太容易波动,黄金更加稳定,所以以下再用黄金进行换算:1两黄金=10两白银=2000人民币,1两白银就等于200元。以前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米。
唐朝时期,9品官员每月可以拿到5石米(500斤),9品官员也叫“九品芝麻官”,是最初级的公务员,月薪约等于1000元。清朝时期,6品官员每月大约5两白银,也就是1000元,竟然才相当于唐朝的9品官员工资,清朝工资算低的。
但是以上换算,都是以清朝的物价为准,毕竟盛唐时期发展特别好,东西也很便宜,20石米(2000斤)也才1两银子。明朝万历年间,2石米就要1两银子,价值量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的普通大米价格约2.5~3.5元每斤,我们按照3元1斤来算,1两银子=200元,可以买大约66元的米。
按照《明朝官职列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文官和武官都分为9品,我们以文官为例。最低级的9品芝麻官年收入约1.8万元,每个月等于1500元;最高级的1品官员年收入约290万,每个月约等于24万,差得很多。
但是清朝官员的福利制度不一样,8品官员年收入2万1,月收入1750元,但是7品官员年收入已经23万了,月平均1.9万元,6品官员年收入25万,月平均2万多,5品官员年收入46万,4品官员年收入70万,3品官员年收入112万,2品官员年收入236万。
如果按照平均工资5000元一个月来算,我们去古代恐怕还在8品官员的位置挣扎努力。你现在能达到几品官员的收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