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确保朱允炆顺利继位,结果却没料到。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在位31年的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病倒了,他在发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感慨时,也进行了人生的最后一次“三步走”。
第一步:“挥剑自宫”。
俗话说:欲练神功,挥剑自宫。为了防止汉朝刘邦死后吕后专政的一幕在自己的后宫上演,朱元璋对后宫进行了“大清理”。朱元璋共有46个后妃,但在万花丛中,却独宠相貌平平的马皇后,原因不用多说了,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卓越的女人,马皇后除了长相,其他都很卓越。朱元璋最后能取得胜利,马氏功不可没。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对马氏非常尊重与感激,册封她为皇后。后来马娘娘病故,朱元璋失去贤德的妻子,非常悲痛。从此决定不再立皇后,可见他对马娘娘的一片真心。
但此时,朱元璋对后宫佳丽中唯一不放心的就是绰号为“毒蝎子”的李淑妃。李淑妃是寿州人,她的父亲李杰在洪武初年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屡立战功,后来和常遇春一样,病逝于战场中。洪武十七年(1385年)九月,为逝世的马皇后守丧满时,李氏被册封为淑妃,管理后宫事务。李淑妃与其他妃子不同,其他妃子在马皇后的感应下,都选择了“人之初,性本善”,唯独她选择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在临死前,决定“去毒”,为民除害。
于是乎,朱元璋设了一桌酒宴,请李淑妃来喝酒,李淑妃来之后,才发现这个宴席只有她一个人。正当李淑妃一个人食之无味弃之惋惜时,躺在病床上的朱元璋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跟随我有十多年了,辛苦了,也该歇歇了,你父母都想见你,你快去见他们吧,好好去团圆吧。”李淑妃的父母客死多年,朱元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李淑妃拜谢朱元璋后,回到后宫,便选择了“挥剑自宫”——上吊。就这样,朱元璋成功保住了后宫的那一片宁静。
第二步走:含沙射影。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自然了解有着“朱三多”(说不清楚的谜团多,干出的大事多,遭受的争议多)朱棣的存在是对皇太孙朱允炆最大的威胁。事实上,朱元璋立“正统血液”的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朱棣果然不满,心里十分窝火,十分不服气。
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长孙朱允炆的背,嘲笑地说:“没想到我侄儿还能有今天的荣耀啊!”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见,厉声责问朱棣:“怎敢对皇长孙如此无礼?”朱允炆急忙打圆场,说是叔侄两人在开玩笑,让朱棣有个台阶下了,这才化解这场政治对话风波。但从此,朱元璋对朱棣还是有看法了,或者说“威胁论”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了。朱棣的才华他是心知肚明的,而朱允炆太文弱他也是心中有数的。
正因为这样,在病重期间,朱元璋专门给燕王下了一道手谕:“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诰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洁明了,就是让燕王学周公,而且特别表明他的任务就是防守边疆、安抚百姓。手谕里“含沙射影”地含着告诫、警示、提醒的意思。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
第三步:非诚勿扰。
病重期间,朱元璋擢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并谕令齐泰和黄子澄辅佐朱允炆处理朝廷一切事务。同时,他还提前颁下了遗诏:待驾崩之后,太孙允炆嗣位,诸王各自镇守属地,一律不准回京。
意思就是说,他死后,各地诸侯王要以大局为重,以和平发展为主,都不能来京为他奔丧。
朱元璋的确是有高瞻远瞩的,他想用这三步曲让朱允炆顺利登基,想让朱棣安心当他的燕王,想避免出现“相争”的局面。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三管齐下收到了良好效果。他死后,朱允炆顺利接过了他的职权,继承了他的皇位。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上任之后,就来了个“削藩”,先后废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五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然而,朱允炆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在削藩过程中,忘了先“推恩”,恩威并施,在舆论和道义上站得住脚跟;二是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先从其他诸王下手,这样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了准备。当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已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将朱允炆赶下台取而代之。这是朱元璋无法预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