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66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霸王项羽为什么要逼虞姬自杀?
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可谓众所周知。
故事内核来源于《史记》中对于垓下之战的记载,但在《史记》的记载中,并没有虞姬自杀的情节出现,但在垓下之战结束后,虞姬也并未在历史记载中复现,很可能确实如霸王别姬的故事中描绘的那样,虞姬自杀身亡。
为何虞姬会在项羽逃亡时选择自杀呢?或许是因为,项羽的上一个虞姬,就在项羽攻打齐地时,成了汉王的姬妾,并为汉王生下了刘如意。
没错,我认为刘邦到死仍旧宠爱的戚姬,原本是项羽的姬妾,在彭城之战中为当时还是汉王的刘邦所霸占。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汉二年四月,刘邦劫掠五诸侯兵,合计五十六万人,杀入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而后霸占了项羽的妻妾,侵吞了项羽的珍宝,并拿出项羽美酒和鲜肉来犒劳诸侯及大功臣们。
虽然随后,项羽便成功地反攻了彭城,但被刘邦临幸过的原本是项羽姬妾的妃子们,定然也会有专人护送回刘邦的老巢荥阳。
而戚姬,便有可能是这一批姬妾中的一个。
史载,戚姬是在刘邦成为汉王之后才被刘邦得到的,而戚姬又是定陶人,定陶在项羽的西楚的管辖范围内,因此,戚姬很可能是先被项羽选为姬妾,后又被刘邦在彭城之战中霸占。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另外,史料中明确记载了,在汉高祖刘邦临终前,戚姬生的皇三子刘如意只有十岁。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司马迁所在的汉朝,人们记载年龄的方法还是虚岁,而非现在的周岁,当时以十月为岁首。
汉高祖刘邦崩于汉十二年四月,当时的汉十二年,已经过去了一半。而刘如意虚岁也在十岁,由此推断,刘如意应当生于汉三年十月至九月间。
如果刘邦在汉二年四月挺进彭城时便临幸了时为项王姬妾的戚姬,则戚姬在汉三年一月到三月间便可以产下皇三子刘如意,时间上也和刘如意的年龄极其吻合。
另外,戚姬擅长楚舞。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同时,戚姬还擅长楚歌。
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相比之下,项羽的虞姬只擅长楚歌。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比较起来,戚姬就像虞姬的plus版,虞姬就像是戚姬的替身。
或许戚姬本是项羽最爱的姬妾,但另项羽万万想不到的是,彭城一战,戚姬迅速地拜倒在已经是大叔岁数的刘邦脚下,抛弃了他这个年少有为的小鲜肉,后来,项羽又听说了,戚姬为刘邦生下了刘如意,跟刘邦甚是恩爱。
项羽这才明白,自己不但争天下争不过刘邦,就连争女人,也争不过刘邦。
于是,在垓下,面对兵少粮尽的窘境,项羽决定突围,但无论自己能否突围成功,“常幸从”的虞姬都有可能被汉军俘虏,进而成为汉王的姬妾。
已经失去了一个戚姬的项羽,不想再失去一个虞姬,于是,他在《垓下歌》中发出这样的疑问: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自然听出来了弦外之音,明白项羽是不希望她成为第二个戚姬,于是挥剑自杀。项羽看着虞姬渐渐倒下的玉体,终于没了牵挂,于是披挂上马,向南突围。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