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骊姬。
骊姬是一名来自骊山的女子。早在商周时期,骊山部落(史称骊戎)中女性的地位就高于男性,女性是拥有继承权的,“骊山女亦为天子”。
骊山部落中有着母系社会的习俗,“系其母以称之”。而“骊山之女”的地位就更加崇高了,她们会积极的参与到部落的治理中来,然后以她们卓越的政治才能来主导部落的发展。
在骊戎被晋献公所灭后,骊姬作为“战利品”被抢掠到了晋国。骊姬虽然是骊戎首领的女儿,但此时的她却成为了俘虏,她的命运也变得如同水中浮萍般难觅根基。她虽贵为国君之女,可国破家亡后,她还是难逃沦为“牺牲品”的命运,成了任晋献公所摆布的“妾”。
而以当时男权社会的视角来看,这也成为了骊姬出身的“污点”。骊姬在晋人眼中永远都是奴隶,而她备受蔑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骊山部落文化的影响下,骊姬的性格是很强势的。在统治方面,她想要占主导地位。因此,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她自然要去寻求女性个体的独立。
骊姬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出众的谋略之术,而最为难得的是,她参与政治的激情,没有因为自己的命运多舛而消减。笔者认为,骊姬所筹划的政变,不仅是为了满足她个人的权力欲望,更重要的是,她在试图引导社会重新走上以女性为主导的“骊山”之路。
骊姬忍辱负重,与勾践“同心”却“不同命”
在后人的眼中,越王勾践是一个值得赞扬和学习的人物,他在国家被灭之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在笔者看来,骊姬也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物,只不过,她和勾践“同心”却“不同命”。那么,就让我们来横向的比较一下他们二人,他们之间究竟有何相似之处:
一、他们都在国家灭亡之后成为奴隶。勾践发兵攻打吴国“先吴未发往伐之”,结果却“败于夫椒”,兵败后,越王勾践仰天长叹却无能为力,只能“举杯垂涕,默无所言”,而后被吴国俘虏,成为吴王夫差的马夫,只能终日在破屋以喂马为生。而骊姬因为“人之所美也”,在晋献公“伐骊戎,克之”后,被晋献公“获以妇”。由此可见,勾践与骊姬二人都成了奴隶,只不过,他们被奴役的形式是不同的。
二、他们成为奴隶之后,都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也都取得了成功。勾践让夫差掉以轻心之后,回国“卧薪尝胆”,最终复仇成功;而骊姬被晋献公“立以为夫人”后“生奚齐”。在她的努力下,晋献公“罢太子申生而立奚齐”。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勾践和骊姬二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三、他们都工于心计,有政治野心。勾践可以用“服从”来伪装自己,干点体力活、说点漂亮话,麻痹对手之后就可以顺利回国,进而实现了自己的野心。而骊姬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她不仅要服从,还要出卖自己年轻的身体给衰老的晋献公。她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委屈”。她想要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也只能吹吹枕边风,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笔者认为,骊姬的性格和经历,都与越王勾践相似。可悲的是,骊姬生错了性别和年代。在那个轻视女性的时代,骊姬有才能又有野心,怎奈自己是女儿身。她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这样的命运带着一丝悲剧色彩。
最为人所诟病的“废长立幼”之事,其实是晋献公的本意
史书中所描述的“骊姬之乱”,其实是非常含蓄的。让我们根据史料,来分析一下骊姬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竟让后人如此深恶痛绝,甚至称她是“红颜祸水”。
在笔者看来,骊姬其实只做了四件事:
一、骊姬在晋献公打算废太子申生时,给他吹枕边风,明里暗里的煽动他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二、骊姬派人在胙里下毒,把“欲杀君谋反”的罪名安在太子申生的头上。
三、在晋献公大怒,欲杀申生的时候,骊姬上演了一出苦情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骊姬让奚齐成功上位,成为太子,进而使晋献公的儿子们“惧而出逃”。
我们抛开历史的偏见,更加客观的看待骊姬,便会发现,她所使用的伎俩其实很简单,也很容易识破。特别是“毒胙事件”,晋献公连查都没查,就治了申生之罪。这的确是很蹊跷的。
要知道,那时候的晋献公虽已衰老,但他可不是一个无能之辈。晋献公对外能征善战、对内巩固君权,把晋国变成了春秋强国。由此看来,他在治国方面是有两把刷子的。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晋献公在“废立太子”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有原因的。因此,笔者得出了一个结论:晋献公本就想废除申生,立奚齐为太子。只因为他没有借口去这样做,所以这个想法一直不能实现。而骊姬给了晋献公一个很好的“台阶”,让他能够“借坡下驴”。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
一、所有的废立之事,都是晋献公在私下里主动和骊姬商量的。
二、申生已经成为太子,晋献公还是一意孤行的经常派他去前线作战。
三、晋献公把奚齐留在身边,而把其他的儿子都安排到了别的城市居住。
笔者认为,晋献公要废申生而立奚齐,有他自己的理由。因为晋献公本就是一个强调中央集权的君主,而他自己就是在兄弟之间的混战中爬上来的,所以他担心一切破坏晋国君权稳定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春秋时期的舅氏家族势力会对诸侯国的统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太子申生的舅舅,是强盛的国家——齐国的家族成员;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都是晋国边境的强敌——狄人所生;而骊姬的儿子奚齐,他的骊戎家族已经不会对晋国的统治构成威胁了,因为骊戎早已被晋献公灭掉了。
晋献公临终之前,把奚齐托孤给荀息。因为他知道,奚齐的能力还不够,需要荀息的忠心辅佐。而晋献公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其家族是否会对晋国的统治产生威胁。所以自奚齐一出生,晋献公就想废掉申生,转而立奚齐为太子。试问,骊姬在晋献公“其心已定”的情况下,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所以,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骊姬只不过是晋献公的一枚棋子,是“废长立幼”事件中的从犯。笔者认为,把“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帽子扣在她头上,是不恰当的。
有荀息辅佐,骊姬之子是有可能成就霸业的
幼主奚齐,被杀时只有十四岁。他即位时还很小,如果他能在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努力学习治国的道理,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况且,他还有名臣荀息的辅佐。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九月晋献公去世,奚齐即位。十月武将里克谋反,他杀掉了奚齐。之后,荀息立骊姬的二儿子卓子为国君。十一月里克不仅杀掉了卓子,还“鞭杀骊姬于市”。最后,荀息自杀。
多么可悲可叹!
笔者相信,向来足智多谋的荀息也觉得骊姬的两个儿子都是可教之才,如果悉心教导,他们是能够继承晋献公之事业的。
其实,在骊姬死后,晋国之乱才正式开始。可笑的是,骊姬却背负着祸乱国家的千古骂名香消玉殒,而“骊姬之乱”这个词语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