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赵宏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每日依靠劳作为生。六岁那年,苏北农村维生艰难,随父母去了天津。天津有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春节里满街彩灯上画着杨柳青戏曲人物,使赵宏本着了迷。回家临摹成画,由兴趣变为爱好,孜孜不倦地投入。在天津生活了二三年后辍学,跟着父母走入海纳百川的“十里洋场”上海滩。依靠大哥的大饼摊,赵宏本每天清晨挎着篮子上街叫卖“大饼油条”。工余时,赵宏本从未放弃习画,节日里把习画分送四邻,为了鼓励他,邻居给他每张二角的纸笔费。后来他被摆字摊的王先生领去了福州路,绘画参考学习资料《芥子园画谱》、《清代一百名人图集》。王先生教他山水、花鸟画,画人先画鼻。赵宏本还走到沪南唐家湾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去咨询报读美校,因为入学门槛太高,便知难而退。
1931年,赵宏本到闸北一位姓汪的前辈那里去学画,双方见面时,这位汪教师当场面试以决去留。赵宏本提起笔来,画了一幅岳飞绣像,镇住了汪老师,拍板留下,并订了“契约”。“培训”三个月以后,赵宏本正式登台献艺。画了业师的脚本,竟也被书坊收购了,卖了两角钱一幅。以后的日子里,就一本连着一本,为业师画画。赵宏本的创作技艺不断提高,被业师卖出的画稿本的价格也不断上升。但业师却让赵宏本承受了4年的盘剥之苦。
终于在1939年6月,经高手指点,按江湖规则,花了300元大洋,拉了二只台子(办了两桌高档酒席,请师徒双方有关人及行业代表人物),演了一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送礼谢师戏,赵宏本才跳出火坑,结束了8年的学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