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家木楼:最具特色的水族民居。水族居住的房屋多是松杉木建造,用瓦片或杉木皮覆盖,这种住房建筑属于古代百越人的“干栏”式构造,是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一部分。水族木楼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整个上层房屋的承重部件,因此先修好基脚,根据木屋间架结构的性能,屋基只要求按地形用块石安稳柱脚即可,一般不要修整屋基平面。下层柱粗(直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柱身榫眼用穿枋纵横连结,每排底柱上端扣架粗大的原木作为横梁,梁与梁之间铺着垫木,俗称“楼枕”,枕上铺着宽厚的楼板(多为松树或枫树解成的板子),形成平整的楼面。上层屋架,一般每排为五柱四瓜(或称十一檩水步),也有五柱六瓜(或称十五檩水步)。
木楼为穿斗式结构,在柱与柱之间用穿枋组成网络。特别是上层屋架柱脚扣枋为鱼尾式的斗角衔接,是水族木工在干栏建筑中最出色的创造。柱脚扣枋的这种鱼尾式“斗角”结构,牢牢固定每根柱子的方位。顶上再用檩子卡住各排柱头和瓜头,各部衔接处都是齿榫铆紧,使建筑物整体性强,十分稳固。下层的抵柱和横梁与上层排架必须对应,俗称“柱顶柱”,这使木材抗压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木楼多用本地出产的松木和杉木圆木搭建骨架,重檐歇山式的屋顶,斗拱飞檐,覆以青瓦。墙壁和楼板,则用松木板抑或杉木板依次镶接而成,内外都不上漆,或只上点清漆,保留着木材的原色。
新建成的木楼,从里到外都金光灿烂,耀人眼目。木楼的门楣上,或贴有红底黑字的纸对联,或嵌有阴刻填墨的木对联,不过不是汉字对联,而是水书对联。在外族人看来天书一般的水书对联为木楼烙上了水族的印记,使它像汉族的民居那样有了民族文化的底蕴。
水族之乡的木楼,每一栋都以青山当背景,绿水做衬托,房前屋后,翠竹环绕,果树掩映,四时花果飘香,成天鸟儿啼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水族人家年龄稍长的妇女坐在古老的织布机前织着水族图案的细花布,小姑娘、小媳妇们倚在木楼梯上,一针一线地绣着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尾绣,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清新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