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北京的代表!紫禁城的末代悲歌!。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紫禁城的末代悲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说来也有意思,北京曾经叫做南京。当然,那是北宋年间辽国把这里作为陪都时候的事。往上,北京曾是燕国的都城,秦汉、隋唐时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往下,从金朝时起,北京就成了首都。前后六百多年,这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过几个王朝的营建,北京成了神州大地上最繁华宏伟的一座城市。晋代的潭拓寺,辽代的团城和牛街清真寺,金代的卢沟桥,元代的天文台、白塔寺和白云观,明代的十三陵以及重修的长城,清代的雍和宫、圆明园和颐和园等等,北京城中遍地都是古迹。在它们身上,载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然而,最有代表性的还是紫禁城,它那宏伟的气象,庄严的布局,往往使人联想起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
在这古老而庞大的皇宫里,几百年间不断地上演着你争我斗、阴狠凶险的宫廷喜剧、悲剧或是丑剧、闹剧,其终场戏则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
清朝末年,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全国各地的人民都纷纷起来反抗清政府的统治。1911年的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为了苟延残喘,朝廷起用了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为内阁总理。谁知这一招并未挽救清王朝,反而引狼入室,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1911年11月28日,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皇帝溥仪坐在养心殿,头戴红顶花翎的袁世凯跪在地上装着一脸哭相,向隆裕太后奏报说:"海军已经叛乱,没有天险可守,这京津一带也保不住了,就是学周王朝的迁都也没有容身之地了!"袁世凯的一番话把太后吓昏了,连忙召开御前会议,商量对策。在御前会议上,有的主张与革命军决一死战,有的主张议和,乱成了一团。隆裕大后毫无主见,只巴望袁世凯拿主意。袁世凯早有野心,他想逼退宣统皇帝,好自己当皇帝。就一方面暗地里与南京的革命政府讨价还价,一方面继续对隆裕太后实行高压。他悄悄地授意别人炸死主战的禁卫军协统宗弼,吓得一些大臣都不敢再去养心殿参加御前会议。然后再拿出与南京政府商讨的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让清帝保留皇帝的称号,仍住在紫禁城,民国政府待以一国君主之礼,每年供给400万元的经费。隆裕太后和一些元老旧臣还想争执一番,袁世凯软中带硬地威胁说,若是再讨价还价,就怕连这一点优待也没有了。这一下吓得隆裕太后也不敢做声,就于宣统三年25日(即1912年2月12日)在养心殿发布了清帝退位诏书,从此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到1924年,溥仪与他的小朝廷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了紫禁城,曾经不可一世的清皇室终于在紫禁城中演唱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曲悲歌。